第392章 陸軍2(1 / 2)

小說:不明不清 作者:第十個名字

不明不清翊坤宮之變392陸軍2“……臣才疏學淺,如此重任只怕辜負聖恩。”聽到皇帝點了自己的名,李如樟一時半會有點反應不過來。 不用外人解釋他也知道陸軍是個什麼概念,至少也和海軍平起平坐,比陸戰衛指揮使級別高多了,也重要多了,由此可見皇帝的信任。 但越是這樣心裡越沒底,袁可立建立海軍,幾乎成了朝堂裡公敵,明面上沒人說,暗地裡不知道有多少人盼著他趕緊死。自己有沒有這份能力和勇氣去面對同樣的境遇,真不好說。 “剛開始不會太難,朕會已經做好了計劃,你只需百分百執行即可。但朕不說你也該清楚,陸軍不比海軍,將來面對的敵人不光是外虜,還有內患。 現在朕想聽到你真實的想法,有沒有與滿朝文武為敵的勇氣。一定要想好再說,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現在說實話並不丟人,說了假話很可能要丟命。” 既然誰都明白陸軍總督的職位是個什麼概念,洪濤當然也不會假裝不知道。鼓勵、激勵的話就算了吧,撒雞血能讓人一時衝動卻無法長久,這個活兒肯定不能靠衝動一蹴而就。 “……如果陛下認為臣可以,那臣就按照陛下說的做。至於說其它,臣是陛下的臣子,與他人無礙!”深吸了一口氣,李如樟整了整袍服和烏紗帽,鄭重其事的行了頓首禮。 在很短的時間內,李如樟已經想明白了,自己比袁可立的處境強不了多少,退路早在景陽五年那場宮廷謀反案後就被斷絕了。現在的最佳選擇就是抱緊皇帝大腿,背叛和當牆頭草只能讓自己和李家更快完蛋。 “李總督,恭喜!”袁可立也不失時機的送上了祝賀。 “袁總督休要這般折煞小弟。”李如樟倒是沒因為突然成了陸軍總督太過沾沾自喜,依舊對袁可立執下屬禮。 “先不要惺惺作態啦,李總督的名頭暫時還不能叫,陸軍衙門和兵符印信也不會有。”可還沒等兩人客套完畢,就被一個很不合時宜的聲音給打斷了。 內容更是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名不正言不順,讓陸軍該去哪兒招兵買馬呢?有幾個正經人會參加這種連山大王都不如的軍隊,餉銀給再多也沒用,誰知道伱是陸軍還是造反。 “朝臣們不會輕易同意朕手裡再掌控一支軍隊,索性就不去麻煩他們了。工廠裡的工人就是兵源,由你負責組織、訓練,但先不要稱為陸軍,叫護廠隊。” 要論如何在古代鑽空子打擦邊球瞞山過海暗度陳倉,洪濤還是很有心得的,畢竟實踐了好幾輩子,已經熟能生巧了。當然了,這也不是他的發明,而是世世代代的積累,借鑑而已。 “陛下要借義兵之名,仍舊需朝廷准許,不知臣該以何理由招募?”聽了皇帝的解釋,李如樟好像有點懂了,又好像不太懂。 這一招他熟啊,啥護廠隊,不就是義兵嘛。李家的遼東鐵騎名義上拿的是朝廷錢糧,可實際上與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都沒關係,完全就是私兵。 也不光是李家,很多大家族,尤其是靠近邊境的武將世家,都會以各種名義僱傭私兵。規模小點的只能看家護院,規模大的可以防患匪盜安定地方。 要問朝廷允不允許私人豢養軍隊,咋說呢,明朝中期以前肯定是不允許的,那時候大明的軍隊只有衛所,從中選拔精銳組成邊軍和京營,算是常備軍。 土木堡之變葬送了朝廷的大部分精銳部隊,衛所一時半會挑不出來可用之兵,只好從民間招募,於是私兵的口子算是被開啟了。 等到倭寇橫行的嘉靖一朝,衛所制度已經爛透了,戰鬥力還不如盜匪。朝廷為了消滅倭寇,只好鼓勵各地豪紳組織私兵,比如戚繼光的戚家軍就是百分百的私兵。 但招募私兵也不是誰想招就招的,先得有充分的理由,比如當地發生了民亂或者匪患、邊患什麼的,得到朝廷准許之後才可以實施,且數量會受到限制。 待到問題解決之後,朝廷有可能會留下一部分私兵加入邊軍,算是轉正,其餘的要全部解散,李家的遼東鐵騎就屬於被收編的一類。 皇帝借護廠隊名義訓練陸軍的辦法可以解決士兵來源,卻找不到合理的藉口。自打放棄了遼東鎮,無論蒙古還是女真的威脅都降低了不少,靠邊軍就能應付,沒必要再從民間招募私兵。 而這些工廠又都在京師附近,匪患嚴重根本無從談起,少民作亂更是無稽之談。總不能像當年藉口打擊海盜那樣玩養寇自重,在京師附近煽動大股盜匪作亂吧。 “那麼多青壯聚集在一起很容易發生騷亂,原料、產品和裝置都需要防備盜搶,光靠當地官府難以護衛周全。對外來講護廠隊不是義兵,只是為了保護正常生產和財產安全,活動區域也僅限於工廠和與之相關的地點。 但護廠隊的訓練內容要與陸戰衛一般無二,還得加上騎兵內容。數量暫且定為兩個衛,火槍和火炮依舊由皇家火藥廠與海河機械廠提供。” 理由當然是現成的,但不是向朝廷申請招募私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