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交 匯呢?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在三個基本的聯想規律中找到答案。這三個規律起初是由亞里士 多德提出的,後來由阿克納斯總結而成。

第一個規律是“ 類似或相似規律”,是指相似於某些方面的其他印象容易記憶。換句 話說,就是兩個相似的事物容易透過聯想把它們連結在一起。想想看,是不是太陽和月亮、 江河和海洋、伏特與電壓比較容易同時進入你的記憶裡。

只要稍微觀察一下語言現象,就會發現詞語有同義或近聲兩種類似出現,例如“貌美” 與“冒昧”,或英語中的“bear”與“beer”等,便是近聲類的詞;而“teacher”與“tut or”、“like”與“love”、“荷”和“蓮”,以及“手機”和“行動電話”屬同義詞。

第二個規律是“相對規律”,是指兩個相對的概念,其中一個是以另一個的存在為前提 。於是,我們便容易由一個想到另一個,如“黑白不分”、“是非顛倒”和“上行下效”等 ,其中的“黑”與“白”、“是”與“非”、“上”與“下”。

第三個是“鄰近或連線規律”。意思是兩個事物在時間、地點或意義上有連續發生或存 在的印象,這樣也很容易由某一個聯想到另一個。例如“三國”和“魏晉南北朝”、“牛頓 ”和“三大力學原理”、“父”與“子”等等。

上述的相似、相近及連線或鄰近等規律,都屬於意義上的規律,即最直接、最根本的規 律。

此外,還有第二層延伸的規律,如“新近規律”、“ 重複規律”及“趣味規律”等等 。

“新近規律”指的是最近所進行的聯想比更久以前進行的聯想有更深刻的印象;“重複 規律”是指反覆記憶的次數愈多,記憶得愈牢固,這主要是呈現在背課文或記英文單詞上; “趣味規律”指的是愈有興趣或愈有趣味的聯想,可以記憶得愈深。

聯想是我們思維的活動、擴充套件以及合理的組織,其結果是與某一事物有聯絡的另一事物 出現在腦海中。例如,在我們小時候學地理時,一定聽老師說過澳大利亞地影象一塊馬蹄鐵 的形狀,於是我們便把地圖的形狀與馬蹄鐵的樣子進行聯想,這樣一來,每當我們看到那張 地圖便知道是澳大利亞地圖,不再看標題。

比如說我們常聽到人們說自己能夠說出水滸108條好漢的名字與綽號,但卻很少有人能 說出三國演義中大部分的人名,這就是因為108條好漢都是有綽號的,而且形象生動的緣故 。像豹子頭林沖、神行太保戴宗、黑旋風李逵、花和尚魯智深等,都很好記。綽號正是聯想 的線索,我們很容易經由綽號的含義聯想到人物形象。

超級記憶力訓練法 第一部分(25)

所有記憶的基礎都是在“概念”和“體會”上架起的聯想的橋樑。記憶除了要重視記憶 的目的、觀念和注意力外,聯想是必不可少的。其實聯想與目的、觀念等都是相互聯絡,相 輔相成的。只要能把一個概念與其他的概念進行多方聯想,就能增強記憶效果。

“聯想”其實是一種思維的創造。如何進行有效的聯想依賴於我們平日多多運轉思想機 器,多展開想像,善於把學到的東西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聯絡起來。

比方說學英語,當你要記憶“Pen”這個單詞時,你可以先分析一下它的發音和漢語中 的“盆”發音相似。又比如說,記“Knife”(小刀)這個單詞的時候,你記它幾遍,再進 行聯想就會發現“Knife”的發音相近於“耐斧”。單詞的發音經過中文化而有了深刻的印 象,以後進行聽力理解時,一聽到這樣的單詞,立即就會記憶起來。

不過,正確的方法應該用音標來直接發聲,除非老是忘掉該單詞才用中文的方式來幫助 記憶!

再來看看中文學習方面的情況。我們也許還記得,小時候老師教我們成語的時候,總要 把成語的故事及典故講一講。這些故事聽起來十分有趣,如“掩耳盜鈴”、“五十步笑百步 ”,以及“自相矛盾” 、“井底之蛙”等等。

有時候,老師甚至用畫畫,或者掛一幅圖來幫助學生理解。例如學習“畫蛇添足”的成 語時,便可以見畫上的人們正在用樹枝在沙地上畫蛇,其中一個人正在給畫好的蛇添上腳, 而另一個人已經拿起酒壺喝酒了,這樣的畫面既生動有趣,能深刻地留在記憶中。透過這樣 聯想記憶的方法,我們便把這些成語記憶在腦中,用起來隨心所欲。

化學單位中的原子非常小,小到要放大幾千倍、幾萬倍才看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