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和相應的責任都交給了群體交給了他人,只怕是連想都不會想,就跟著跑了。
當然也就會“一窩蜂”。
與“一窩蜂”相配套的作業系統叫“一刀切”。所謂“一刀切”,就是對一應問題,各色人等,均不問高矮胖瘦、青紅皂白,一律按同一標準處理。比如,一到六十歲,不論身體好壞,能力高低,工作是否需要,都統統退休。不到年齡而自願退休者,則一律不準其退。這顯然是“一窩蜂”的翻版。但“一窩蜂”是群眾的事,“一刀切”則是領導的事。群眾沉在基層,難免是非不清;領導高屋建瓴,難道也不明事理?不是不明,而是太明,——不“一刀切”,就會“擺不平”。你讓張三退休李四不退,張三不會有意見?你讓王五晉升趙六不升,趙六不會鬧情緒?沒法子,只好“一刀切”。所以儘管誰都明白“一刀切”並不合理,但不管誰當了領導,也都只能如此辦理。
其實,即便“一刀切”,有時也不靈的。因為攀比攀比,除了“攀”,還有“比”。既然是比,就要比個高低,比個優劣,比個勝負,比個水落石出。於是,你蓋三星飯店,我就蓋五星的;你分了三房一廳,我就要四房兩廳。可見,攀比並非就是“人人有份,大家一樣”,骨子裡還是“出人頭地,高人一等”。這樣,從眾,也就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跟著”別人走,另方面則是一心要“比過”別人。因為“跟不上”固然沒面子,“比不過”也同樣沒面子。所以非攀比不可。
這就牽涉到“面子”了。事實上,服飾禮儀也好,攀比心理也好,都關乎面子,而面子,則是每個中國人都不能沒有的東西。
那麼,面子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