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2 / 4)

小說:我讀道德經 作者:一意孤行

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玷汙自己的品德呢!”羊子聽後十分慚愧,就把金子扔棄到野外。

妻子常常跟樂羊子說:“你是一個七尺男子漢,要多學些有用的知識,將來好做大事,天天呆在家裡或者只在鄉里四鄰轉悠一下,開闊不了眼界,長不了見識,不會有什麼出息的。不如帶些盤纏,到遠方去找名師學習本領來充實自己,也不在活一世啊!”

日子一長,樂羊子被說動了,就按照妻子的話收拾好行李出遠門去了。自從那天和樂羊子依依惜別後,妻子一天比一天思念自己的丈夫,記掛他在異鄉求學的情況,但她把這份惦念埋在心底,只是每天不停地織布幹活來排遣這份心情,好讓樂羊子安心學習,不牽掛自己和家裡。

一天,妻子正織著布,忽然聽見有人敲門。她過去開了門一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面前的竟然是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她高興極了,忙將丈夫迎進屋坐下。可是驚喜了沒多久,妻子似乎想起了什麼,疑惑地問:“才剛剛過了一年,你怎麼就回來了,是出了什麼事嗎?”樂羊子望著妻子笑答:“沒什麼事,只是離別的日子太久了,我對你朝思暮想,實在忍受不了,就回來了。”

妻子聽了這話,半晌無語,表情很是難過。她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織布機前“咔嚓咔嚓”地把織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斷了。樂羊子吃了一驚,問道:“你這是幹什麼?”妻子回答說:“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織呀織呀,它才一絲一縷地積累起來,一分一毫地變長起來,終於織成了一整匹布。現在我把它剪斷了,白白浪費了寶貴的光陰,它也永遠不能恢復為整匹布了。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要一點點地積累知識才能成功。你現在半途而廢,不願堅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斷布一樣可惜嗎?”

樂羊子聽了這話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錯了,不由得羞愧不已。他再次離開家去求學,整整過了7 年才終於學成而返。

樂羊子妻以她的遠見和勇氣幫助丈夫堅定了求學的意志,而樂羊子也終於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困難,堅持學習。這一切都告訴我們學習需要持之以恆的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們應該磨練自己的意志,不懈地努力。

活到老學到老

活到老學到老

晉平公作為一位國君,政績不平,學問也不錯。在他70 歲的時候,他依然還希望多讀點書,多長點知識,總覺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實在是太有限了。可是70 歲的人再去學習,困難是很多的,晉平公對自己的想法總還是不自信,於是他去詢問他的一位賢明的臣子師曠。

師曠是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他博學多智,雖眼睛看不見,但心裡亮堂著呢。晉平公問師曠說:“你看,我已經70 歲了,年紀的確老了,可是我還很希望再讀些書,長些學問,又總是沒有信心,總覺得是否太晚了呢?”

師曠回答說:“您說太晚了,那為什麼不把蠟燭點起來呢?”

晉平公不明白師曠在說什麼,便說:“我在跟你說正經話,你跟我瞎扯什麼?哪有做臣子的隨便戲弄國君的呢?”

師曠一聽,樂了,連忙說:“大王,您誤會了,我這個雙目失明的臣子,怎麼敢隨便戲弄大王呢?我也是在認真地跟您談學習的事呢。”

晉平公說:“此話怎麼講?”

師曠回答說:“我聽說,人在少年時代好學,就如同獲得了早晨溫暖的陽光一樣,那太陽越照越亮,時間也久長。人在壯年的時候好學,就好比獲得了中午明亮的陽光一樣,雖然中午的太陽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強、時間也還有許多。人到老年的時候好學,雖然已日暮,沒有了陽光,可他還可以藉助蠟燭啊,蠟燭的光亮雖然不怎麼明亮,可是隻要獲得了這點燭光,儘管有限,也總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多了吧。”

晉平公恍然大悟,高興地說:“你說得太好了,的確如此!我有信心了。”

誠然,不愛學習,即使大白天睜著眼,也只能兩眼一抹黑;只有經常學習,不論年少年長,學問越多心裡越亮堂,才不至於盲目處事、糊塗做人。

師夷之長技以制夷

師夷之長技以制夷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對於如何抵抗外國的侵略,有力地打擊侵略者,提出了一句名言——“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在如何睜眼看世界,他寫出了名著——《海國圖志》。他就是愛國主義者魏源。

魏源(1794—1857),原名遠達,字默深,湖南邵陽金灘人。魏源21歲時,父親魏邦魯由地方調往京師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