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反而更加太平,這就是無為而制的作用所在。
隋文帝看到逃荒的難民時,會留下眼淚,會把自己騎的馬讓給老人騎,而自己卻走路,往往能夠把老百姓感動得熱淚盈眶。但是,隋文帝好大喜功,喜歡別人謳歌他的豐功偉績,喜歡粉飾太平盛世。他增加了很多苛捐雜稅,聚斂財富,而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負擔,為隋朝的滅亡埋下了種子。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採用了法家學說,用嚴酷的法律來治理國家。高度集中的權利和高度集中的財富,使得秦國很快強大起來了。統一全國以後,秦始皇仍然採用酷法統治,人民各個都有如驚弓之鳥,稍不留神就犯法了。修長城、修阿房宮、修秦始皇陵、修通往全國的公路(馳道)、修運河等等大型工程,大部分都是犯人在承擔繁重的勞動。犯人的數量多於犯罪的數量,人民畏懼秦始皇、畏懼秦朝法律,就像畏懼洪水猛獸一樣。
懂得天文星象的隋煬帝,整天夜觀天象,感嘆自己的腦袋在肩膀上扛不久了。於是荒淫無度,把隋文帝給他留下可以使國家用五十年的財富,幾年就揮霍一空了。人民遭受了空前的災難,“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於是全國各地的人民紛紛揭杆起義了。
今天我們不講帝王了,但是老子的這段論述,列舉了幾種不同層次的領導者所產生的效果。可以說是為我們規定了檢驗領導是否稱職的標準。對如何當好領導,非常值得借鑑。
夏桀和殷紂
夏桀和殷紂
夏桀是夏王朝的末代君主,他的名字叫姒履癸。他文才出眾,武藝超群;赤手空拳可以格殺虎豹,能把鐵鉤象拉麵條一樣隨意彎曲拉直,如此文韜武略的男人應該有能力成為一個英明的君王。
遺憾的是:夏桀把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用在暴虐、享樂和瞎折騰上。他大興土木建造豪華誇張的皇宮,用黃金鑄成的柱子就有九個。皇宮之內,肉堆積得跟山一樣,在一個足有五方公里的巨大池塘裡盛滿美酒,象風吹過的湖水一樣波浪起伏。夏桀多次在酒池裡划船,船上載著花朵一樣的美女……
夏桀最熱心的工作就是舉行盛大宴會,每次宴會都不少於三千人,這在當時那個幅員並不遼闊的國度裡可不是一個驚人的數目。三千人走到酒池邊,象牛群飲水一樣一齊從岸上伸下脖子,在震耳欲聾的助興鼓聲中放開喉嚨狂飲。
姒履癸最寵愛的妻子妹喜有一個很奢華的愛好:喜歡聽綢緞撕裂時發出的聲音。夏桀因為愛這個女人,就象不顧死活地滿足她的“愛好”,命宮女在她身旁日夜不停地撕綢緞。成千上萬的中國婦女辛勤勞作的成果就這樣加速度地被撕毀了。
夏桀在任時的最大傑作是發明一種名為“炮烙”的酷刑,在銅柱上塗抹膏油,下面燃燒炭火,教犯人赤足在銅柱上走過。那是不可能不滑下去的,滑下去恰恰跌到炭火上燒死。當別人在這種酷刑中掙扎悲號時,姒履癸沉浸在巨大的快樂之中。
有一天,姒履癸一面欣賞犯人的慘叫,一面問忠誠且英明的大臣關龍逢是不是快樂,關龍逢說:“這種作法,好象足履薄冰,危在目前。”一心想聽好話的姒履癸大光其火:“你只知道別人危在目前,卻不知道自己危在目前!”下令把關龍逢推上燒得通紅的銅柱,並眼睜睜地看著他掉進燃燒的炭火,在悽慘的悲號聲中慢慢化成灰燼。
有莘部落酋長伊尹提醒他再這樣下去有亡國的危險,姒履癸繼續大大地不以為然,他說:“你別妖言惑眾,人民有君主,猶如天空有太陽,太陽亡,我才亡。”
姒履癸是不可能和太陽相比的,他說這句話的明年,商部落酋長商湯率軍進攻夏王國的首都安邑(山西夏縣),在鳴條(山西夏縣鳴條岡)把力量佔絕對優勢的夏軍擊潰,夏桀成了俘虜,被放逐到蠻荒的南巢(安徽巢縣,當時那裡還示開發)養豬。夏王朝的壽命到頭了,那天的太陽不但沒有落下來,相反更加燦爛。
商部落的末代君主殷紂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和夏桀一樣文武全才。人們對他的瞭解比夏桀要充分,因為以他為主人公的通俗演義型小說《封神榜》在中國民間家喻戶曉,成為民間戲文裡房屋的主題。他天生神力,如果生在今天的西班牙,一定是一個空前絕後的鬥牛高手,能囊括所有鬥牛專案的寇軍;因為他能把九條牛倒拉著走。他的雙手還能托住大廈的橫樑……要命的是:他沒有把他的聰明才智用在治國安幫和濟世安民上,而是用在拒絕規勸和掩飾錯誤上。他這方面做得很成功,到了他執政的後期即使他*地出現在眾目睽睽之下,臣僚也會大聲歌頌他英明偉大,就象安徒生童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