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五聲八音來治亂,宣揚五德,你幫助我。你從來不當面阿諛背後誹謗我。你以自己的真誠、德行和榜樣,使朝中清正無邪。你發揚了我的聖德,功勞太大了!”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時,正式將禹推薦給上天,把天子位禪讓給禹。十七年以後,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喪結束,禹避居陽城,將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但天下的諸侯都離開商均去朝見禹。往諸侯的擁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縣)為都城,國號夏。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改定歷日,以建寅之月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銅,鑄成了九鼎,作為天下共主的象徵。
當了天子的禹更加勤奮地為萬民謀利,誠懇地招攬士人,廣泛地聽取民眾的意見。有一次,他出門看見一個罪人,竟下車問候並哭了起來。隨從說:“罪人幹了壞事,你何必可憐他!”帝禹說:“堯舜的時候,人們都和堯舜同心同德。現在我當天子,人心卻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儀狄造了些酒,帝禹喝了以後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給儀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說:“後代一定會有因為酒而亡國的。”
禹繼帝位不久,就推舉皋陶當繼承人,並讓他全權處理政務。在皋陶不幸逝世以後又推舉伯益為繼承人,負責政務。
帝禹在位第十年南巡。過江時,一條黃龍游來,拱起大船,船上的人很害怕。帝禹仰天嘆息道: “我受命於天。活著靠上天的佐助,死了要回到天上去。你們何必為這一條龍擔憂?”龍聽到這一席話,搖搖尾巴,低下頭就不見了。帝禹到塗山,在那裡大會天下諸侯,獻上玉帛前來朝見的諸侯竟達萬名之眾。帝禹在位十五年後逝世,葬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終年一百歲。
第二十章:貴食母
第二十章:貴食母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於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氣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颼飂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眾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淡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筆者字面理解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於惡,相去若何?
有誰能夠回答:“唯”和“阿”同為應對詞語,但是,他們之間的距離相差是多少?“善”與“惡”他們之間相差的距離又是多大?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氣未央哉!
人們心中的畏懼不可以不認真對待。但是,傳統的美德已經被荒廢很久了,那些歪風邪氣至今都不能終結!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眾人都熙熙攘攘、興致勃勃,好像是要去參加大餐宴會,好像是春天登高遊覽,以及一切浮華享樂的活動。
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颼飂兮,若無所歸。
唯獨我卻淡薄寧靜無動於衷;混沌的好像嬰兒還未長大;好像動,又好像不動,沒有思欲,也沒有煩惱,像這種不沾染世俗的樣子,又好像無所歸的遊子一般。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不像世人經常自得意滿,尤其在追求功名利祿的時候,就好像有用不完的才智與能力。而我的才智與能力,就好像遺失一樣,心境之中空空洞洞。我是愚蠢的人嗎?
眾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
眾人對於享樂都明明白白,追求唯恐不及。而我卻昏昏頓頓視而不見。眾人都那麼嚴厲苛刻,唯獨我這樣淳厚寬宏。眾人對於利之所在都非常精明,而我卻悄無聲息。
淡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我這樣飄飄然好像在無邊無涯的大海上漂泊無處安身。眾人都以為獲得了一切,唯獨我愚昧而笨拙,鄙視他們的行為。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我與他們不同的是:我注重在求“道”,因為我一心以道為重,探索自然規律就好像時時要吸食母奶的嬰兒一樣。
筆者感悟
老子本章闡述的是修煉心境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
看到老子闡述的這種境界,有些人會感到非常失望,如此的境界與沮喪、頹廢、看破紅塵、玩世不恭有多大差別?其實不然,修煉心境、陶冶情操並不是要遠離塵世、遠離社會,生活在真空裡,老子實際上是要求我們凡事都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