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3 / 4)

小說:我讀道德經 作者:一意孤行

裡”。

太宗聽了呂端的這種深謀遠慮的想法,心裡想呂端真是聰明過人。想我朝中有這麼多大臣,沒有人提出過呂端這樣的高明意見,差一點誤了我的大事。於是,就採納了呂端的意見,將李繼遷的母親放在延州,並派專人侍奉起來,直到病死延州。後來李繼遷也死了。李繼遷的兒子德明念在宋朝對侍他奶奶的情份上,就歸順了宋朝。宋朝待他也不差,讓他當了宋朝的下傳侍郎兼兵部尚書的官職,終於使夏歸宋。

還有更重大的事件,就是在擁立太子真宗繼位的問題上,發生的擁護和反對的鬥爭。那還是宋太宗在世的時候,太宗的身體有病,就安排了後事,立真宗為太子,以備將來由他繼位,執掌宋朝天下,並且讓呂端負責太子的學習和生活起居等項事宜。太宗病情嚴重的時候,朝中有一些內侍和大臣,對太宗死後由誰來繼位發生分歧,甚至演變成一場宮廷鬥爭。

朝中有個內侍叫王繼恩,他嫉妒太子過人,怕太子繼位後對他不利。他就起了歹心邪意,聯絡參知政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勳、知制誥胡旦等人告謀另立太子,以便讓他們認為合適的人繼承王位。

太宗的病不治而終。太宗駕崩了,但朝中不可一日無主。皇后命王繼恩召見呂端。呂端覺察到可能有什麼變故,就叫手下把王繼恩鎖在自己府中,派人加以看管,不許他出入。然後自己急奔朝廷。呂端被召到朝廷以後,皇后對他說,現在皇上不在世了,按說立太子就是為了讓他繼承王位,這也是合乎情理,順理成章的事情,看看現在應該怎麼辦才好呢?呂端聽罷皇后的話,就毫不猶豫地說:“先帝立太子就是為了今天,現在先帝棄天下而走了,我們怎麼做違背先帝之命的事情呢,對於這麼事關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不能有什麼異議後。”皇后聽了呂端的話,讓太子到福寧庭中坐上了皇位。

太子真宗繼位後,第一次登殿時,垂簾接見朝群臣。當呂端率眾臣前來殿中晉見時,一看是這個樣子,寧是站在殿下不拜。當時皇后問呂端因何不拜?呂端尋思了一下說:“請把簾子捲起來,讓太子坐在正位上,讓我們看清楚了再拜。”這時皇后讓真宗照呂端所說的捲了簾坐上了正位。呂端看清楚了皇位坐的確實是太子無誤後,才率群臣跪拜,並且三呼萬歲。

接著真宗對陰謀另立太子的那幾個奸侫,一一做了處置;貶李繼勳為使臣,到潯州;貶李昌齡為忠司馬;貶王繼恩為右監門衛將軍。在均州安置;一下子把這些人都從朝中除了名,流放到潯州,連帶家眷同出京城。兩年後王繼恩就死在了貶所。真宗的地位更加穩固了。

真宗繼位後,每次接見朝中大臣,都對呂端很恭敬,肅然拱揖,不呼其名;因為呂端長得體大肥胖,宮廷臺階稍高一點的,真宗都特別關照有人扶他上去。遇有奉召到殿中商討軍國大事時間長了議論不休的時候,呂端卻能說出輕重緩急,並且條理分明,條條是道。呂端的意見每次都被真宗所採納。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宰相肚裡能撐船

宰相肚裡能撐船

歷史上有“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典故,也是來源於對呂端氣量的一種讚譽。據傳呂端在相位的時候,曾遭奸臣陷害,被消官還鄉為民。呂端得旨後二話沒說,便和書章背上行囊,挑上書籍,離開京城上路向家鄉走去了。

呂端在路上行走數日,回到自家門口時,見家中正在設宴擺席大辦喜事,原來是為老弟結婚設宴,有不少當地官吏和豪紳參加赴宴。這些人見呂相爺回來了,又是大禮參拜,又是重上厚禮,只弄得呂端哭笑不得。他見此情景只好當眾言明真相:“我呂端現在已被革職還鄉為民了!”誰曾想到,呂端的實言出口,竟使得那些勢力眼的官吏和豪紳們個個百色突變,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斜眼相視,有的甚至拿起所送禮品離坐而走了。

真是無巧不成書。正在這個時候,村外傳來了馬蹄聲聲,鞭聲脆震長空。原來是皇上派御史來給呂端下旨的。那御史騎馬直到呂端家門口,下馬便大聲喊道:“呂端接旨!”只見呂端急率全家老細,跪在地上靜聽“旨意”。大家的心蹦蹦地跳著,有各種各樣的猜想。唯有呂端本人心中有數,猜出十之*。只聽那御史宣旨道:“呂端回朝復任宰相,欽此!”全家人聽後三呼萬歲。

方才散去的那些和豪紳,聞聽呂端又官復原職了,個個面紅耳赤,張目結舌,心中著實難堪。只好重新相聚,拉下臉皮,回到呂府重新送禮賀喜,支吾其詞,聽不清說了何等言語。呂端對於這些勢力眼們的行為表面上無動於衷,可心中暗笑。

在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