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3 / 4)

小說:猛虎王朝 作者:津鴻一瞥

很善於言辭,說話的條理性和邏輯性都有缺陷,而且很多情況下過分注重感性的細節描繪,缺少合理的概括。

不過,參會的其他三人是何等人物,他們邊聽邊想,剔除旁枝雜葉,保留主幹,將提奧零散、感性的語言組織起來,去掉無用部分,抽煉出重要內容,迅速在自己心中提綱挈領地勾勒出一幅蒂奇斯民族的全景圖來:

草原上除了被稱為“氈帳之民”的遊牧民族外,還有被稱為“林中之民”的狩獵民族,而蒂奇斯族則是狩獵民族的代表,也是他們之中最大的一個民族。

相對於放牧與農耕,狩獵是人類更早期、更原始的一種生存方式。遊牧民族也打獵,但畢竟只是一種補充,仍然以放牧的畜群為主要生存來源。狩獵民族也豢養一些動物,也採集森林裡的野菇、野果、山菌等充飢,但他們的主要生存方式還是圍獵,與森林中的野獸搏鬥,殺死它們,肚子才能填飽。鹿、狐、狼、熊、獐、野豬、貂等各種動物,都是他們捕殺的物件。

蒂奇斯人以漢諾大草原北部的迷霧森林為主要獵場。森林中的主要樹木有樺樹、楊樹、雪松和冷杉等。高大的樹木遮蔽的地面上生長著厚厚的苔蘚、鮮豔的杜鵑花和地衣之類的植物。

夏季,蒂奇斯人騎著獵馬,拿著獵刀和弓箭,帶著獵犬,在莽莽的原始森林裡追逐著獵物。冬季,他們腳上綁著雪鞋、套上滑板、手握木杖,在林海雪原中行走捕獵。他們用樺皮桶煮肉或者將肉曬成肉乾,坐在由樹幹、樺樹皮和獸皮搭蓋而成的簡易棚屋前享用美餐。棚屋易於拆卸搬遷,裡面的擺設也極其簡單。

特殊的狩獵生存方式,簡樸、貧苦而野蠻的生活,令森林中的蒂奇斯人與在草原上畜牧的遊牧民族相比,在民族習性、軍事政治方面也存在著非常大的區別。

首先,狩獵的蒂奇斯人比遊牧民族更加野蠻。森林世界的自然法則就是弱肉強食,併成為蒂奇斯等狩獵民族的行動指南。不管是獸與獸、還是人與獸,競爭搏鬥的結果都是強者勝、弱者敗,強者存、弱者亡,強者食、弱者被食。

這種早期的生存啟蒙教育導致蒂奇斯人仍保留了吃食戰俘等殘忍的傳統。當然隨著草原上文明的發展、各族交往的加深、獲得食物的手段增多,實際上蒂奇斯也在改變其食用戰俘的傳統,只是在一些災害年份,飢不果腹時才會以這種方式來補充食物來源。

其次,蒂奇斯人較遊牧民族更加貧窮。由於文明開化較晚,加上處於大草原的北部邊緣地區,故而該族很多商品交易必須透過近鄰的遊牧民族進行,商品交換還要經過一道盤剝。

由於打到的肉類等食物又難以較久地儲藏下來,當他們缺少食物的時候就不得不拿出打獵積攢下來的獸皮去交換牲畜,很難換到好的價錢,因而蒂奇斯人比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的生活更苦更窮。

再次,由於原始森林裡常年不見天日,光線幽暗晦澀,人骸獸骨遍地,到處煙燻黴腐,在這樣一種一切籠罩在陰森朦朧之中的環境下,令人很容易產生神秘感,也導致了巫術的盛行。

雖然蒂奇斯也已經形成了世俗首領決策制,但巫師的地位要遠比其他民族更高一些。軍事行動、重大決議等,都要請巫師進行占卜,瞭解兇吉,而軍政首領們也非常尊重巫師的意見和建議。

從軍事方面來看,蒂奇斯人也有著非常鮮明的自身特點。

第一,狩獵的蒂奇斯人比其他民族要更加勇猛、更加善戰。狩獵民族的戰鬥力、戰鬥精神和戰鬥今天 。35hf。 營造舒適的讀書環境等,是農耕民族、遊牧民族、航海民族無法比擬的,這是由其特殊生存方式所決定,是在迷霧森林這個天然演兵場裡訓練出來的。

當兇猛的野獸出現時,擁有家禽和莊稼的農民、擁有畜群的牧民、擁有金錢財物的商人、擁有知識的書生首先想到的是躲避或逃跑,只有獵人的第一反應,是勇敢地亮出獵刀迎上去。

與野獸肉搏的危險遠遠超出擺弄莊稼、放牧畜群和駕馭風帆。森林中的野獸是哺乳動物,具有僅次於人的智慧,某些身體部位的功能比人類還發達,與其周旋不僅需要物理意義上的力量,更講究精神上的力量,包括意志、勇氣、毅力和智慧。

與野獸相鬥也絕非蠻力相拼,而需鬥智鬥勇,設陷阱、向動物側翼及後面迂迴包抄,聲東擊西引誘動物進入伏擊圈四面合圍,向動物發起攻擊時講究隱蔽性、突然性和猛烈性。

第二,狩獵的蒂奇斯人比起其他的遊牧民族來說,更加註重團隊精神,組織紀律性明顯強於其他民族。牧業社會是十分鬆散的,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