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飛奔如電,六七天的行程僅用了三天,奔襲部隊就抵達了黑巖城下。
茲波林率領的塞爾軍本部主力也不賴,儘管帶著步兵和輜重隊上路,他依然節省了兩天的時間,將剩下的五天行程縮短為三天,從北部逼近義軍大營。
似乎是事先約定好了一般,兩位著名騎將幾乎在同一時間抵達了自己行軍的終點,並毫不猶豫地立刻展開軍事行動。
雖然旅途疲憊,但抵達行軍終點,兵鋒初至、士氣旺盛,正可借這股勁頭髮起第一波進攻——別亞和茲波林都深諳此理。
大陸歷九九五年九月二日傍晚,紅紅的落日沉重地掛在雞冠山和雞啄嶺上,燃燒著兩座山頭上的青色條稜,將濃重的血汗洶湧地塗抹在荒蕪的原野和隆起的山脊上。
切薩皮克指揮一千前哨騎兵,排成一列極其寬闊的鬆散橫隊,開始緩緩向兩座山頭及夾於其間的北營挺進。
指揮留守部隊作戰的阿施塔,眯著眼晴,並不理睬駕臨的貴客,而是默默注視著地平線上那輪紅得割眼的夕陽。
紅光在將軍的瞳孔中燃燒著,將整個世界都披上瀝血的衣裳……
第十九集 第三章
作為一名老騎官,切薩皮克也許對刑訊套供等反間諜工作並不在行,但行軍打仗、臨陣衝鋒,卻是輕車熟路。正是看中了他的經驗和才能,他被茲波林和伊薩委以重任,指揮塞爾本部主力部隊的前哨騎隊參加戰役。
作為全軍的開路先鋒,指揮前哨騎隊需要很高的戰術今天 。35hf。 營造舒適的讀書環境,並隨戰爭形態和戰役任務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行軍、作戰方式。
當進行穿插滲透,側後繞襲時,前哨騎隊應快速行進,並保持較小正面縱隊,以儘可能少地引起敵人的注意。
當急行軍時,應以一定的正面急速推進,儘快控制一定幅面和距離的區域,為大部隊迅速開闢安全通道,超出這一區域的地段,只要對預期的行軍沒有影響,就不會去碰。
當引導大部隊正常行軍時,則前哨騎隊須擔負索敵和開路的雙重任務,一方面要為主力部隊打通進軍路線,一方面要佔據道路兩側可通視一定範圍的所有制高點,搜尋密林等可能設伏的地段,尋出可能潛伏的敵方大軍或掃清小股騷擾部隊。
當如現今般,以包抄方式接敵迎戰時,前哨騎兵應以鉗形、扇面等作戰態勢多路全線推進,形成最大幅度的正面,並建立密度較常態行軍時高出四倍的偵訊系統。
這樣做的目的,在於透過試探性進攻,以最少量的部隊作先導,與最大面積的敵軍取得和保持接觸,探究敵軍各佈防區域的兵數多寡、戰力強弱,查明陷阱、暗壕等潛在危險地帶。
前哨偵訊兵在收集到有關敵軍佈防的情報資訊後,馬上利用旗語和軍號等工具向後方報告。指揮部接到訊號,就能迅速瞭解到戰場情況和敵軍虛實,果斷決策,保證主力部隊能有目的地投入決定性的進攻力量。
接觸探敵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危險任務,需要很高的戰術素養和大無畏的戰鬥精神,不是多年征戰的老兵和經驗豐富的指揮官,絕難勝任。
上千戰馬邁動輕盈的步伐,載著彪悍勇毅的前哨戰士,於敵營前四百米處,恰在箭矢射程之外立定。
啟動、行進、暫停,整支隊伍雖然排成間距極大的橫隊,但動作卻齊整劃一,顯示出戰士們極高的騎術。 直到此時,前哨騎兵們尚未遇到任何阻攔。 塞爾王國的前哨騎隊屬於輕騎兵,騎手們馬術嫻熟,跑位飄逸輕靈,可以適應機動靈活的軍事任務、能迅速接敵脫敵,進退裕如、來去如風。 其戰鬥武器除了輕騎兵的標準配置——馬刀、騎弓等之外,每人還發給一枝紅色長矛。這柄長矛既不是用來挺刺的騎槍,也不是用於擲射的投矛,而是警戒矛,一旦發現陷阱、暗溝等便插於其旁,以這種方式通知身後的偵察兵,並警示戰友。
另外,不少騎手還配備訊號旗和軍號,在戰鬥的同時還負有偵訊的任務。
夕陽染紅的世界裡,這排疏散的塞爾前哨騎隊,恍如一根柔軟細長的銀色絲線,攤放在自由軍團營前。
“上!”
切薩皮克令旗前指。
剛停頓片刻的銀絲線,在柔和的北風吹拂下,又開始向南飄去。
茲波林站在馬車上,面無表情地遙望戰場。
副將伊薩和“請來”的戰役見證人密爾頓,分立左右兩側。
“敵人出擊。”伊薩同樣一臉嚴肅地提醒道。
當塞爾前哨騎隊啟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