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閉塞。
依西格爾的預先要求,胡狼族的各嫡系部落基本上在灰狼谷集結完畢,剩下的數十上百個外圍部落則星散在南部草原各處遊牧。
這些部落數目看似不少,然而將其散佈到廣袤的大草原上,就像投入河水中的鹽粒那樣不見了蹤影。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對比。漢諾大草原的南部地區,面積幾乎相當於整個中央走廊。散落在這裡的胡狼族外圍部落人口二三十萬,其中戰士約有數萬。在中央走廊裡邊,人口近億,各個國家計程車兵數以百萬計,兩者間的人口密度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在遼闊無邊的南部草原上,馬不停蹄地奔上一整天,能否遇到一個胡狼部落,都要打一個大問號。
這些遊蕩的外圍部落此刻到底在哪,西格爾自己也搞不清楚。即使他知道,但九月、十月正是各遊牧部落秋季轉場的時節,牧民們正開始收起帳篷,趕著畜群,攜家帶口地前往適合度冬的牧場憩息,更增添了聯絡的難度。
最要命的是,這次猛虎軍團飛馬猛追,全面橫掃,根本沒有給西格爾留下聯絡散落的各外圍部落以聚集兵力的時間,而則尤的離去,又令他無法迅捷地探知敵情,命令南草原的各部落、家族前來接應和助戰。
當此之時,哪還有功夫停下來等待各部落的援軍,只有選擇最快的路線,以最快的速度逃竄,先奔回灰狼谷再說。只要能抵達那裡,既有相當規模的部隊援助,手下這些三流步兵也可以立馬升級為一流騎兵。到那時,無論是抵禦猛虎軍團的入侵,還是趁機重新樹立草原霸權,西格爾都可以從容應對。
冷兵器時代,人口是戰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人煙稀少的草原上,就更是如此。西格爾這個政治鬥爭經驗豐富,雄心勃勃的草原首領,自然明白這一點。他之所以冒險帶著騎步逃眾一起上路,除了安全方面的考慮之外,更懷著併吞他族人丁部眾的巨大野心。
進了灰狼谷,在胡狼的老巢中,要想獲得胡狼人贈送的馬匹等戰鬥和逃生工具,不會沒有代價。如若不從的話,集結好的六萬胡狼騎兵可不是吃素的……
有鑑於此,在巨大的誘惑面前,西格爾才下定了鋌而走險賭一把的決心,帶領各族的步行人眾一同上路,而不像則尤、鷹斯、沙利克那樣獨自率騎兵逃生……
危難之際,西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