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大為提升,可以透過調整重物來控制射程。
巨型投石機“巨無霸”作為反壓制的主角,放在城防的最後一線,每隔三十米擺放一臺,用於攻擊對方的後方指揮部及投石機佈置地,打擊敵人的神經中樞和遠端武器集結地。
舊式重型投石機佈置於內城牆後一線,用於打擊敵人的工程作業部隊和攻城步兵集結點,事先削弱敵方的攻城力量。
輕型投石機佈置於外城牆後一線,主要協同城頭守軍攻擊近城部隊,進一步加大殺傷力。
三條石炮線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端的是威力無比。它們共同構成一道覆蓋齊全,火力交叉的隕石網,憑藉工具和人力,硬是創造出神話般的流星雨魔法。
後世有人稱讚說,席爾瓦設計這種石雨鋪天的交叉防禦體系,為立體城防的先進軍事思想樹立了一座里程碑,在冷兵器時代即開創彈幕群射之先河,並被後世的火力壓制派兵家尊崇為鼻祖。
當然,再堅實的城牆、再完備的器械,也得靠人來使用,靠戰士們英勇來抵禦這片洶湧到令人恐懼的聯軍兵海。兵力這一項,也是巨木堡防禦體系中的唯一弱點。
巨木堡的全部守衛力量只有大約十五萬餘人左右,其中正規陸戰部隊僅有六萬五千人,即巨虎軍團三萬、紅虎軍團兩萬五千,此外還有從丹西北伐的東征集團趕回來的飛馬軍團一萬名胡瑪騎兵。
事實上,自從巴普率領的紅虎軍團五千騎兵在勞爾鎮被圍殲後,巨木堡便面臨著沒有騎兵這一兵種的困境。幸得安多里爾軍師顧全大局,完成了“靜坐戰爭”任務的也迅和梅薩,各自帶領五千胡瑪精騎回防首都巨木堡,才緩解了局面。
其餘的軍隊有,蛟龍軍團水軍兩萬、傭兵兩萬、各地莊園主的私兵五萬。
即使是正規部隊的紅虎軍團、巨虎軍團和蛟龍軍團,雖然經過了長達兩年的艱苦訓練,但他們未曾經歷過大戰、苦戰、惡戰,尚缺乏真正的戰鬥經驗,能發揮平時訓練的幾成水平,殊難預料。其他的雜牌軍,戰鬥素質就更不用提了。
另外,在這三個月來,席爾瓦還在城內徵集年輕男子入伍,跟隨正規軍一起訓練,人數大約有五萬左右。雖然席爾瓦確實是想將他們訓練成一支正規部隊,但由於建軍時間匆促,他們還在學習佇列、戰術動作等基本功的階段,尚未進入模擬演練階段,離真正的上陣廝殺階段更是早得很。在講究排程配合、崇尚精兵主義的猛虎軍團,將他們稱為民團也許更合適一些。
所有這些加起來,就是席爾瓦手裡可以利用的全部兵力資源了。
相反,席爾瓦的對手在這方面可就佔了絕對優勢。
聯軍總兵力七十餘萬,加上水軍的話已經超過八十萬,他們都是各國各城的精銳正規軍。走廊兩大霸主,塞爾和詹魯的大軍合計就超過了四十萬,這部分軍隊可是走廊裡知名的、訓練有素的、戰鬥經驗豐富的王牌部隊。
對城防來說,更可慮的還是詹魯人。他們對攻城戰十分拿手,素來有“土撥鼠”的稱號。
詹魯擅長城池之攻守可是有悠久傳統的。當年,詹魯人的祖先在詹魯盆地的中央,現詹魯首都荊棘堡建城立國。開疆拓國的征戰,大多是城池的不斷攻防,歷代詹魯國王們不斷進取,楞是沿著詹魯盆地陡峭的盆壁,一個接一個地啃下座座險要的山城,一處一處強攻奪佔道道天險,終於一統詹魯盆地,衝進了中央走廊腹地,併成為一大霸主。
這一次,詹魯國王蓋亞御駕親征,大軍臨城,連平素牛氣逼人的塞爾國王習博卡二世也主動讓賢,請他出任攻城總指揮官,自己充當其副手,指揮騎兵進行警戒和掩護。
今趟,猛虎自治領南部主戰區最高軍政首領,三大擁有軍事、政治和外交全權的重臣之一——中央郡獨裁官席爾瓦,不知道是藝高人膽大呢,還是不知死活、膽大包天,竟然要跟數量質量都數倍於己的聯軍在巨木堡就著詹魯人最拿手的本事一決高低,看看誰才是城池攻防戰中的王中王!
不管怎樣,不論勝負和最終結果如何,席爾瓦的膽大算是能在史冊上記下一筆了。
歷史從來就是以成敗論英雄。
頌揚、謳歌還是詛咒、痛惜,這些情緒性的宣洩,我們待戰局終了之後再說,而這會兒,我們還是先看看這個膽大的獨裁官是如何表演的吧!
在巨木堡城頭高大的瞭望塔上,紅髮獨裁官正陪著領主夫人美芙洛娃,帶著除水軍外的全體守軍戰將,向光臨巨木堡的聯軍觀摩學習。
聯軍這一次初臨寶地的入境儀式,似乎也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