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對這部分倉位有主動控制權。當市場風險較大的時候,這部分倉位可以降到更低,以規避市場系統性風險。基金經理的主動投資操作會對跟蹤誤差有干擾,不管基金經理的判斷操作是對是錯,都會導致業績增長偏離指數。
就完全複製型的指數型基金而言,其重點不在於打敗指數,而是跟蹤並完全複製指數的走勢,與標的指數走勢越接近、跟蹤誤差越小就越成功。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選規模大的指數基金,不選規模小的指數基金
跟蹤同樣的標的指數,比如都是跟蹤滬深300指數,指數基金規模越大,跟蹤的誤差越小。
指數基金規模越大,跟蹤誤差越小,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規模越大,能夠買入的成份股越多。
指數基金規模越大,能購買的指數成份股越多,越接近於標的指數,跟蹤誤差越小。
第二,規模越大、管理費越多越能提升基金管理硬體和軟體水平。
指數基金規模越大,收取的管理費越多,越有錢僱用更好的基金經理,設計更好的跟蹤指數電腦程式。好像那些食品、飲料一樣,規模越大越集中採購,採購成本反而更低。品牌的規模越大,成本反而更低,能以更低的價格銷售。有些指數基金規模越大,反而會降低管理費率。而指數基金規模越小,就越不可能降低管理費率,不然就要虧本了。
第三,指數基金規模越大,機構大量申購贖回影響程度越小。
如果指數成份股調整,規模大小的指數基金調整賣出成份股和買入新成份股的數量和比例都相同。
但如果有新增申購資金申購或贖回,指數基金就得按照指數成份股買入或賣出,保證新增資金也能儘快跟蹤上標的指數。但買入和賣出股票不可能馬上完成,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最容易產生跟蹤誤差。
對於規模小的指數基金,機構申購贖回的資金相對於原有資金的比例越大,也就是資金增長或減少的規模越大,由於加倉買入股票需要一個過程,產生的跟蹤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