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在運用時靈活變通。
不論是巴菲特還是博格的指數基金投資思想,都要和中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走有中國特色的指數基金投資道路。
有些人是書呆子,當理論和現實衝突時,修改現實。
我們大多數人是普通人,要賺錢、要生存、要發展,當理論和現實衝突時,我們要麼修改理論,要麼給理論增加一些特殊情況下的例外,除此之外,理論繼續適用。
在總結歸納選擇指數基金的標準時,我選擇的是,保留巴菲特和博格等發達國家投資大師總結的一般標準,根據中國實際情況增加一些例外,請大家在實際操作時加以注意。
。。
選寬指數基金,不選窄指數基金(1)
2008年5月3日,在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蒂莫里·費里斯提問:“巴菲特先生,芒格先生,如果你們只有30來歲,沒有什麼其他經濟來源,只能靠一份全日制的工作來謀生,根本無法每天進行投資,假設你們已經有些儲蓄足夠維持你們一年半的生活開支,那麼你們攢的第一個100萬美元將會如何投資?請告訴我們具體投資的資產種類和配置比例。”
巴菲特哈哈一笑回答:“我會把所有的錢都投資到一隻成本費率低的跟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指數基金上,然後繼續努力工作……把所有的錢都投資到像先鋒500指數基金那樣的成本費率低的指數基金上。”
美國有很多跟蹤各種各樣指數的指數基金,為什麼巴菲特特別推薦跟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指數基金呢?
美國《財富》雜誌曾報道,巴菲特個人和管理350億美元資金主要投資於對沖基金的普羅蒂傑公司立下一個“10年之賭”。巴菲特斷言一隻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未來10年內的收益將會“跑贏”普羅蒂傑公司精心選擇的5只對衝基金。
美國有很多跟蹤各種各樣指數的指數基金,為什麼巴菲特特別選擇跟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指數基金呢?
原因很簡單,選擇指數基金的最基本原則是選寬不選窄,而跟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指數基金目前是美國主要指數基金中最寬的。
股票指數的基本原理是,從整個市場的所有股票裡面選擇一部分市值最大的股票作為成份股,用這些成份股市值的漲跌情況代表整個市場市值的漲跌情況。
舉個例子,這就相當於從全體居民中選出一部分作為代表,選出來的代表人數越多,佔整體的比例越大,代表性越強。把股票看成一個小鎮的選民,成份股就是同樣代表,假設一共有1萬隻股票,500個代表要比50個代表更有代表性,5 000個要比500個更有代表性。 與此相同,以市值為權重的編制方法,選擇的成份股越多,就越能代表整個股市。
因此,我們選擇指數基金的基本原則是選寬不選窄,優先選擇那些跟蹤更寬的股票指數的指數基金。這也是巴菲特特別推薦跟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指數基金的主要原因。
在中國股市,選擇更寬的指數基金業績更好
指數基金採取指數化投資方法,一般將其90%以上的基金資產投資於標的指數對應的樣本成份股,標的指數的收益率往往佔其業績比較基準的95%以上,因此選擇適合的指數基金實際上就是選擇適合的標的指數。
那麼是不是同樣的編制方法下越寬的指數長期業績越好呢?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用編制公司相同、編制方法相同、只有樣本寬窄不同的三對指數進行對比:
最典型的是中證指數公司編制的中證指數系列——滬深300指數,中證50指數和中證100指數。
滬深300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並在2005年4月正式對外發布,同年9月中證指數公司成立後,滬深300指數移交中證指數公司管理執行。該指數由滬深兩地規模大、流動性好、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股票構成,綜合反映了滬深A股市場整體表現。滬深300指數也是國內首隻股指期貨的標的指數,在基金公司開發指數基金的浪潮中,滬深300指數是使用最多的標的指數,截至2009年年底,以滬深300指數作為投資標的的基金產品達到18只。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選寬指數基金,不選窄指數基金(2)
中證50指數和中證100指數是由中證指數公司獨立開發,並於2006年5月正式釋出的。該指數的樣本股選擇範圍限於滬深300指數的樣本股,並在滬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