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唐風小氣,因為後面還有一樣東西,如果唐風馬上就答應,後面就要被宰了。
看到唐風的還價也是以千作單位的,夥計心中也是暗自高興,他說道:“5000塊最少了。”
唐風為難的說道:“我最多出到4500塊。”
夥計想了想,點頭說道:“成交。”
柳月取下唐風的揹包,對夥計說道:“等下一件東西談好價錢一起付賬好不好?”
“沒問題。”夥計說道:“不過,這個盒子裡的東西價錢可就不低了,因為這是康熙貢墨。”
唐風暗感無奈,大千紙每年都在生產,一般人很容易區分新紙和陳紙,但很難分辨古紙和陳紙之間的差別。但康熙貢墨就不一樣了,所以,下面這盒貢墨只怕很難得到一個撿漏的價格,這個夥計又不是笨蛋。他說道:“一分錢一分貨,只要東西好,價錢沒問題。”
製作古墨最開始多用松煙、油煙,隨著審美的提高,後來的古墨逐漸加入了珍珠、玉屑、龍腦、麝香等名貴藥材,再經過十幾道工序,千搗萬杵而成。因此,古墨大多墨質如黑玉、芬芳宜人。而且,高檔的古墨還融匯了眾多名家的技藝,集繪畫、篆刻、書法於一體,極具表現力和感染力。
又因為古墨的題材涉及到山水風光、花鳥蟲魚、帝王將相、風俗民情等方面,能從一個側面表現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狀況,所以,歷經千百年而流傳下來古墨就成了濃縮歷史的藏品。
古墨的種類很多,最具價值的古墨是御墨和珍玩墨。古墨的最高成交記錄發生在
2007年的年底,一套十錠裝的清乾隆御製西湖十景集錦色墨以448萬元人民幣
的高價成交,平均每錠古墨接近50萬元。這套墨即是御墨又是珍玩墨,所以價值才會如此之高。
唐風開啟那方寫有“貢墨”二字的黑漆盒,裡面只裝了一錠長方形的黑色古墨,古墨的正面鐫繪著金色的漱金雙龍對峙捧珠圖案,側面的一邊寫著“安徽巡撫臣李成龍恭進”幾個金色楷書,並留有“康熙戊戌年”的落款。李成龍是康熙55年到雍正3年時的安徽巡撫,做為徽州地區的父母官,此貢墨當屬徽墨無疑。
御墨就是皇帝使用的墨,清代御墨分兩類,一種是內務府制墨,一種是當時的封疆大吏或朝中大臣請墨家制造並進貢給皇帝的貢墨,這塊古墨具有很明顯的貢墨特質。既然是給皇帝進貢的墨,質量就不用說了,肯定是最好的。
唐風將這錠古墨拿在手中看了看,這錠古墨顯得很古樸,黑色有些蒼老混暗,色澤沒有問題,這是長期受空氣侵蝕的原因。
再看外觀,圖案精刻細鏤、纖毫畢現,字型圓潤中隱含蒼勁,也沒有問題。
最後,唐風將古墨放到鼻端聞了聞,有一股淡淡墨香味,這種香味很柔和,沒有任何刺鼻的味道,香而不豔,真正達到了古色古香的傳神境界。
唐風對夥計說道:“確實是貢墨無疑,清朝時期,各地每年的春貢、萬壽貢和年貢都會貢墨,因此,清朝貢墨的存世量並不少,你開個價吧,如果合適我就要了。”
第五十五章 只欠東風
“先生果然是行家,你放心,我不會亂開價的。”這個夥計顯然對古墨的行情做過一番研究,他說道:“一口價,五萬塊。”雖然五萬塊的開價已經接近實價,但還是有利潤空間的。這夥計也不容易,東西留在身邊,他難免天天擔心惦記,而且他只是打工的,算不上是職業商人,唐風不想過多的跟他砍價,他說道:“你也不容易,就五萬塊吧。”
()
付款不是問題,在採購壽山石之前,唐風就準備了十萬塊現金放在揹包裡,他接過柳月遞過來的揹包,取出足額的現金付了帳。夥計難掩興奮,數錢的時候手都在微微顫抖,曾幾何時,唐風也是如此,只是他掩飾得更好而已。
接著,唐風和柳月兩個人又開始看這家古玩店的硯臺,雖然打著端硯的旗號,但這裡所買硯臺的質量著實令人不敢恭維。端硯位居中國四大名硯之,從古至今就十分名貴,但硯材畢竟是不可再生資源,端硯的硯材更是早已枯竭,別說老坑,就連新坑都已經無石可採。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除了正宗古硯之外,現在市面上的端硯基本都是假冒仿製產品,毫無價值可言。這文房四寶是唐風準備送給林沐雨的禮物,他當然不願意草草了事,兩人不再停留,一起離開了這家古玩店。
兩個人一起走上街頭,這時,前面的一則紅色告示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他們饒有興趣的走過去看告示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