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2 / 4)

小說:逆史讀袁 作者:

修成來算這20年,那時間就推得比較靠後了,因為天啟七年(1627年)錦州才初次修成,不過此次“修成”的時間太短,算進去有些牽強。1627年錦州剛一修好,就爆發了“寧錦大戰”,戰後錦州就報廢了,明軍放棄錦州及其周邊。1628年五月後金佔領錦州並破壞'2'。所以,如果要把1628年這段時間也算進那20年,恐怕有些皮厚,因此只有從後來袁督師上任,並重新修好錦州開始算才比較合適。

袁督師是1628年底到任的,但是不論他是1628年,還是1629年修好錦州的,都不重要,因為1629年皇太極就繞道突襲神京了,整條“關寧錦防線”便全部報廢了,因此即便這條防線存在有20年,那也是報廢的20年,毫無意義。所以,“關寧錦防線”的要說有什麼作用,那最顯著的都莫過於報廢了。

當然,也有人提出,“關寧錦防線”還有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聚殲了明軍的主力,因為洪承疇帶著八總兵十三萬人,執行了袁巡撫先前提出的那個計劃,去增援錦州,結果全軍覆沒,兵敗被俘。對於這個作用,我等草根認為,從戰略、戰役、戰術三個層面來探討,它僅屬於戰術層面的一個戰例而已,只不過運氣不好,葬送的部隊多了一點,還不能算一個很顯著的作用,僅只能算是一個固有的功能罷了。

綜上所述,想必大家也應該瞭解“關寧錦防線”的作用了,下面我等草根將當年明月兩段值得商榷的評論寫在本文最後,並以點評作為結束語:

當年明月:

“這是一個科學的、富有哲理而又使人絕望的防禦體系,因為它基本上沒有弱點。”

“(孫承宗)明末最偉大的戰略家,努爾哈赤父子的剋星,京城的保衛者,皇帝的老師,忠貞的愛國者。舉世無雙,獨一無二。”

對應點評:

關寧錦防線是一個不科學的、缺乏頭腦而又使人絕望的防禦體系,因為它基本上沒有優點。

孫承宗是明末最尾大的戰略家,他締造了關寧錦防線,致使遼東問題尾大不掉,壓垮財政,禍國殃民;努爾哈赤父子都是他剋星(於柳河之敗,敗於努爾哈赤,下課;又於大淩河,敗於皇太極,又下課),失職的京城保衛者(防線報廢,神京遭襲),皇帝的老師,忠貞的誤國者。舉世無雙,獨一無二。

--------------------------------

'1'【閻崇年著《明亡清興六十年》上】

'2'【《清太宗本紀》“五月辛未,明人棄錦州。貝勒阿巴泰等率兵三千略其地,隳錦州、杏山、高橋三城,毀十三站以東墩臺二十一。”】

第一章 關於孫閣老辭職的八卦

作為“光輝形象”,孫老師在守遼的四年中,想必那一定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廢寢忘食,絲毫都不敢懈怠,整個一優秀黨員的代表(東林黨)。而對於遼東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孫老師也一定都是傾注了感情,凝聚了心血的——遼東,那完全就應該是他的第二故鄉。而倘若因奸佞陷害,致使他沒能完成收復遼東的偉業,讓他老人家無功即返、半途而廢,那孫老師必然將是滿懷一腔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壯情懷……

以上這類老掉牙的套路,在許多影視作品是中喜聞樂見,不知道是古今一轍的緣故,還是思維定式的關係,反正在金大俠、閻教授、當年明月三位大能的解讀中,都多多少少的有所套用。

金大俠的說法情節比較簡單,內容是這樣的:

“魏忠賢喜歡文官武將送賄賂,越多越好。孫承宗帶兵十多萬,糧餉很多,應當大量剋扣下來轉奉給他‘九千歲’才是。孫承宗不肯這樣辦,魏忠賢自然不喜歡,於是派了個吹牛拍馬屁的小人高第去代替孫承宗作遼東經略。”'1'

大意是說魏忠賢因孫閣老不賄賂他,所以就撤換了孫大人,而具體怎麼撤換的並沒有交代。不過,金大俠的說法,雖然在情節安排上符合邏輯,但孫老師最後是辭職,而不是被罷免的,所以如果是魏忠賢想趕走孫老師,那就必須有其他動作,否則孫老師的辭職豈非迎合了魏公公?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金大俠給魏公公找罪名確實很有一套,因為魏公公肯定不會發個帖子出來,告訴孫閣老,賄賂賄賂我,你看行不行?而孫老師呢,自然也沒有興趣在大門上貼一個告示,說我就是不賄賂你魏公公。因此,這個事情要舉證是很困難的,而被幾百年後的金大俠洞悉了就更困難了。

而且依照這樣思路,但凡是沒賄賂魏公公的,只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