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匹的最高速度。
見到埃斯特和孔筱雨目中的詢問以及萊恩神色中淡淡的輕視,李樹軒苦笑著解釋道:“我並沒有經過正規馬術訓練,所學都是野路子出身,因此比較習慣這種騎馬方式。”
孔筱雨點頭表示理解,不過埃斯特卻不這麼看。畢竟和萊恩等人賽馬的時候,李樹軒的姿勢標準的無可挑剔,野路子也能這麼標準,你以為你是上帝嘛。雖然不相信,但埃斯特卻認可了李樹軒的說法,畢竟姿勢各有不同,人家習慣這種姿勢也是沒辦法。雖然不好看,但只要實用就行。
等孔筱雨將李樹軒的話翻譯了一遍,萊恩頓時大為不屑。就這種姿勢,而且還是自學成才,讓他都有點懷疑埃斯特的眼光。
面對萊恩的輕視,李樹軒淡淡一笑,說的再多也不如用事實證明。況且他這麼做也的確有他的考慮,他所學的馬術主要來自兩方面,意國文藝復興時期名家技能和耶律仁先的騎術。
兩者誰優誰劣很難說,但有一點卻很清楚。
歐洲那些名家所練習的馬術,對馬匹要求很高,非純血駿馬不行,而且騎士和馬匹要經過長久的練習磨合才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而耶律仁先的騎術則是來源於戰場。戰場瞬息萬變,隨時都可能更換坐騎,這就要求騎術必須有很好的適應性。無論駿馬駑馬,必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發揮出最快的速度。耶律仁先要是沒有這本事,恐怕早就被敵人追上砍死了,自然也沒有機會成為一代名將。
孔立言馬場的馬匹自然算不得好馬,充其量就是能跑而已,李樹軒又是第一次與坐騎配合。相比來說,還是耶律仁先的騎術更加適合。雖然姿勢的確醜了點,但勝在實用。當然,這些話他肯定不能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