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碗,細細地體會內心的安詳與平靜。我想,這大概就是我所能找到的幸福的感覺了。
伍爾芙說,一個女人如果要想寫作,一定要有錢,還要有一間自己的屋子。
很不幸的是,在我剛來北京讀書工作的幾年,一心要寫出驚世之作,卻只能租住在陌生人的房子裡,要交不菲的房租。每月口袋裡的錢交給房東後,就只能買點米買點油,再買幾棵大白菜了。所以,當我讀到伍爾芙時的感覺,可以借用高僧李叔同的終極名句:
“悲欣交集。”
這種悲欣的心情一直延續到我多年後,搬進了銀行按揭的、自己的房子之後,很久。
三年前準備買房的時候,感覺自己像個惶惶不可終日的八腳小蟲,在碩大京城星羅棋佈的住宅小區,出出進進,很茫然。不僅是因為囊中的羞澀,還因為,我其實並不很清楚自己究竟要什麼。形形色色的房子,已經把我徹底轉暈了。
這時候,正好有一位女朋友也想買房,我就搭她的車子繼續到處亂逛。她是一所大學裡的在讀博士,老公和孩子還都在外地。一個月後,她很興奮地打電話給我,她已經定了一套我們曾經一起看過的房子。她說,你也來吧,住在一個地方,好好歹歹地,彼此有個照應啊。我的心,有點動了,但並沒有立馬行動。那個地方,有樹有果園,上風還上水,就是有點遠。出入不方便不說,恐怕會很寂寞呢。再說,同等條件的房子也有好幾處,我為什麼非得在那兒買呢。
已經跑累了,就改在網路上繼續溜達。卻每次都會點選那個小區的網頁看。在業主俱樂部裡,看到小業主們在那裡嘰嘰喳喳地很熱鬧。還說,他們小區裡有12位院士住著呢,還有一整棟樓是IT界某大集團的職工宿舍。這時候,我的心裡亮了起來,同時有一種很踏實的感覺。因為,我想到了那個著名的典故,孟母擇鄰三次搬家,都是為了她的寶貝兒子有個好的成長環境。孟母最最在意的,不是花草樹木,亭臺樓閣,而是她的寶貝兒子將來會與什麼樣的人一起分享與補充成長的經驗。孟子後來成為精英人物,不能不歸功於孟母的一片苦心和她的先見之明。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也。雖然,我這輩子是不是有兒或有女,還不好說,但未雨綢繆,總還是英明的吧。
我愛我家。愛的溫馨元素卻是在裝點自己的家的過程裡,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
挑選一沓關於家裝的書刊,去美輪美奐的朋友家裡取經,記住讓自己怦然心動的細節,確定了自己想要的基本風格定位。
然後就開始尋找“技高德重”的家裝工程隊。開始是請人介紹。但當你面對一張陌生的面孔,以及面孔後很容易就能感覺到的急功近利的算計,頗為躊躇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一介書生的內心力量的缺乏。
於是,最後猶豫再三,還是在排行前幾名的家裝公司裡確定了一家。
猶豫的原因很具體,是要因此多花費三分之一的錢,可是卻對可能有的“未來”有了基本的信心。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樣的“多慮”是必要的。
對美麗的家的憧憬,像彩虹,赤橙黃綠青藍紫。一旦落實到具體的細節,卻只能以減法取勝。
原因一是經濟預算,只能是以口袋裡很少的錢辦儘可能多的事。
二是簡約的風格為流行文化元素的一種,也是我等族類消費得起的文化之一。
所以,在與家裝公司的設計師確定裝修方案的時候,要有十二分的意志力否定設計師通常會提出的很漂亮卻很奢侈的方案。
比如他會勸你這兒吊個頂那兒安個屏風壁爐和排燈什麼的,完全把你當做一個闊主兒蠱惑你花錢。
我的方法是先讓他來做方案,電腦彩色圖紙也出來了。然後我只需拿一支筆,刪繁就簡幾下子,只留下必需的主幹。
並且毫不露怯地告訴他,裝修好比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裡做一幅立體的畫,物體越少,留出的空間越大,房子的主人才可能有更多的自由呼吸空間。
一間自己的屋子(2)
就像一個人的成長經歷一樣,所有的過程好的壞的都是沒有辦法省略的。裝修也差不多。諮詢了多少人,讀了多少本雜誌,可是要出錯的時候,照樣錯。
比如,理論上很明白,一套屋子只能有一個基本色調。
但在挑牆壁顏色的時候,面對一串串美麗的色彩,就好像一下子面對了一群美女,立馬眼花了。最後挑了一種溫和淡雅的“沙宣”色。那麼,就是它了吧。
一小片色紙拿在手裡怎麼看都是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