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1 / 4)

小說:易鼎 作者:風雅頌

“將軍,吾軍已控制城中局面。”

“將軍,縣衙已佔領,正在城中搜找餘孽。”

望著眼前景象,杜恭真露出一抹難得笑容:“爾等做的不錯。不過主公有令,不得擾民,不得違背軍紀,此事需傳達下去,有違抗者,莫怪老夫不講多年情份。”

頓了一頓,又說著:“給我統計戰果!”

一刻時間後,結果出來了:“我軍陣亡一百七十人,斬首九百五十,俘虜五百。”

杜恭真又吩咐的說著:“將此訊息,速傳給主公,告之主公知道,我等恭迎大軍前來入城!”

“諾!”有信使應著,數騎賓士而出。

第一百二十二章 英雄氣(上)

越明縣

這時大軍還沒有出行,卻是有些緣故。

虞良博和張攸之進得了縣衙,這時縣衙內,都佈滿了親兵,才到了一處庭院,就見得太監迎接上來,急行禮說著:“主上請二位進去!”

到了廳外,就見得幾個侍衛帶刀立在門口,卻也不阻擋。

到了裡面,只見一個年輕人,正九品官袍,正是張玉溫。

虞良博和張攸之進來後,就叩頭行禮,然後自己起身,一看下去,只見迎門一張寬闊的桌几上,滿是卷案,王弘毅靠著椅子上而坐,桌几上,擺著一隻碗,裡面有些米,煮熟了,吃得還剩一半,微微冒著熱氣。

王弘毅吩咐著二人:“一起坐了說話!”

又命:“給上茶!”

王弘毅說完,又說著:“前方信使傳來訊息,杜恭真半天就破了船口縣,孤本是欣喜,但下面的報告卻讓孤心裡很不是滋味。”

“船口縣一個縣城,城中只有二百石糧,而百姓的糧食都被搜刮,有不少人已經餓著一天沒有吃東西了。”

“幸虧破的早,若是遲緩幾天,全城的百姓,豈不是餓死?”說到這裡,王弘毅臉色蒼白,冷笑的說著:“孤也知道,兩兵相爭,用不得仁慈,可這錢慶復喪心病狂以致如此,還是超出我的預料。”

“不僅僅是船口縣,孤已經知道,錢慶復下令強集糧草,糧草全部轉移到府城,使百姓掙扎在死亡線上,聽聞這個訊息,孤之憤懣悲哀難以描述!”

又指著這盤米,說著:“這是才運來倉米,剛才在本縣的流民吃了,都山喊萬歲……這呼喚,孤當不起,當不起啊!”

“說實際,這米都帶著黴味,是陳倉的米,孤吃不慣,吃著肚子翻騰,不過孤還是強迫自己吃了半碗……”說到這裡,王弘毅一聲嘆息:“孤有私心,孤的糧食也有限,新米必須用得軍糧,不過已經令著舊米全部清庫而出,有三十萬石,將沿途發放下去。”

“等大軍平定永昌郡,就可將集中的糧食分派下去,若有不足,再從軍庫中提取,就算春耕來不及,總要補種一次糧,再趕上冬小麥種植,就能度過難關了。”

“主公,您此念此心,就是堯舜之道!”虞良博聽得,鼻子一酸,已墜下淚來,拭淚平靜的說著:“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羅綺庭,偏照破亡屋,今日我主有此心,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說著,起身,匍伏在地,深深磕頭下去。

張攸之心情沉重,卻恨恨的說著:“給糧舊米,也是不得已,可是清倉而出,就有人以為我們無糧,已經有人煽風點火,屯積糧食,動搖糧市,其心可誅。”

王弘毅聽了點頭,說著:“這就是我們要議的事,話說去年到現在,一共購糧五十萬石,就是為了這個。”

“若是先前沒有準備,這西益州百姓,是救還是不救?”

“若是救了,東益州糧食不足,再給這些別有用心的商人一攪合,就頓時大亂,怕立刻有沸騰之禍。”

“靠兵,平是可以平下來,但是孤的仁德只怕都沒有了,這內外交迫,怕不是無意,是有心人為之啊!”

張攸之就深深叩頭,說著:“臣願領命,督查益州這事,誰敢在這節骨眼上屯糧鬧事,臣願擔惡名。”

王弘毅聽了,點點頭說:“百姓都以草根和樹皮為食了,孤既承天命,敢不惶恐,這事我是必辦了,我已經令杜恭真再作先鋒,連連破縣,還有,以前沿途縣令都要迅速委任,哪怕是代理,這樣才能把糧食分派下去……哎,吾民生計艱難,能快一分就是一分!”

說到這裡,悲憫之情溢於言表,句句出於真情,聽得在場的人,心裡都一陣悲憫,無不磕頭說著:“臣等應命!”

“孤知道,這些事,未必尋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