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2 / 4)

小說:藥鼎仙途 作者:剷除不公

滅不盡,而且還有不少河賊佔湖而居,設為水寨,兩州雖有兵力,但是無奈河賊通曉退路,而且水性極佳,要想將這個問題徹底解決,絕非易事。

外國使節們聽在耳裡,也看出楚皇所說的考驗絕不是做做過場,而是真的在考問題。

方策聽得眉頭皺得老高,顯然也知道這個問題十分困難,臣子們也在竊竊私語,猜測著大皇子的回答。

蘇貴妃出身大家,早年便有才女之稱,不僅熟讀詩書,而且對各地風土人情均有涉獵,方陵自小在其教導下長大,而董滄海作為御前副統領,常在上朝時守於殿外,每次回來都會將朝上所聽的事情告訴給他,於是,方陵對這些年來朝廷發生的大小事情反而是瞭如指掌,對各地情況也有所熟知。

聽到方鴻天的出題,他只是稍稍思慮了一下,便朗聲回道:“潮衡兩州自古以來便有河賊之事,滅之不盡,斬之又生,但是隻要稍加註意,便會發現每每河賊大盛之時皆是逢年乾旱時節。”

這話一說,朝臣不由小聲議論起來,甚至有人開始回憶起每隔數年河賊大鬧的事情是否和乾旱有關,這一想之下,一個個便嘖嘖驚奇,發現果然和方陵所說的一樣。

第十九章 對答如流 (2)

只聽方陵繼續說道:“追究其原因,皆在賦稅二字。兩州多漁民,每年所交納的賦稅名目眾多,最終所得少之又少,每每旱情嚴重,魚米收穫減少,但是賦稅卻不減,於是眾人被迫落草為寇,只為謀生而已。”

聽到方陵一言道出緣由,朝臣只覺得這分析倒是合情合理。

卻聽方策突然說道:“那你的意思,豈不是官逼民凡?錯居然是錯在父皇身上了?是說父皇不夠體貼民情嗎?”

見到太子突然說話,而且言語間直接引向了楚皇,朝臣們全都噤若寒蟬,不敢有絲毫插話的表示。

方陵不卑不亢的看著他,淡淡一笑道:“潮衡兩州歷來是油水極重的肥差,上到知府,下到小吏,各種賦稅民目不斷,很多都是朝廷並不知道的私稅,然而知府要麼不知,要麼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因為這些供稅越多,政績便越好。所以,錯不在於父皇不體貼民情,而在於下方官員瞞報。同時這潮衡兩州向來文人故鄉,純以文治州,本地兵力稀薄,外地兵馬又不懂得水戰,和水寨打仗自然每每吃虧。”

方鴻天聽得也不由點頭,詢問道:“那麼,治理之法呢?”

方陵微微一笑道:“國之強,在於民,民富則國安,民貧則國亂,久起根源,便是民心。要想消除河賊,只要亂其民心,減免賦稅,並且派遣監察官員定期暗訪賦稅之事,一旦發現有官員設定私稅之事,便立懲不饒,並且將其罪行公之於眾,河賊必定受到感化,棄暗投明。當然也有一些以斂財為生,居於水寨的河賊,對這些,先可採取招安之法,以官位誘之,若不應,則從周邊調集十萬兵馬,在湖邊勤練水軍,做出攻寨之事,山寨河賊又豈能不懼,豈會不降?”

在方鴻天問問題之前,朝臣上下都沒有看好,只覺得大皇子肯定會出醜,哪知道他輕描淡寫幾句話,不僅一針見血,而且文武並用的將這個問題給解決掉了。

場內不少大員聽得目瞪口呆,就連崔易遠也是眉頭微微皺起,其實關於潮衡二州賊患,方鴻天每每詢問朝臣意見,但是誰也想不到完美的解決方法,然而卻被一個深居冷宮,未出過門的大皇子解決了,這無疑是重重扇了這些大臣一個耳光。

薛知秋等人更是眼放神彩,誰也沒料方陵竟是如此聰明,方策也眉頭一皺,一時間也找不出話來駁斥方陵。

魏安饒有興趣的看著這事態發展,也沒想到這大皇子還真有幾分本事,不過,一個有才能的皇子出現在楚國,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

宋皇后臉色也一變,方陵的反應完全和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而且她也明白,方陵所提出的治理方案十分完善,就連方鴻天也忍不住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異彩來。

第十九章 對答如流 (3)

她連忙說道:“皇上,既然大皇子如此聰明,那不如再出幾個題考考他?這樣大家才會知道大皇子的確具有治地之才。”

方鴻天便點點頭,拿起其他的奏摺翻看了起來。

方陵心頭暗哼,表面卻顯得十分平靜,既然已經站到這裡,無論文的武的,他早已有了最壞的心理準備,但是若想用幾個治理國家的問題就難倒自己,那這算盤都打錯了。

方鴻天翻出一個奏摺後停了下來,問道:“你知道白州?”

方陵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