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小說:影像力 作者:兩塊

象》。

主持人 : 說說批評的,您聽到的?覺得還能聽進去的,或者特別不合理,或者是還一些可以聽進去的?

《星》:《孔雀》裡的姐姐、哥哥和弟弟各代表了那個時代背景下的一種典型性格———理想主義的、現實的、悲觀的。你在拍攝《孔雀》的過程中,有沒有想過這部電影是拍給誰看的?

顧:我想《孔雀》的觀眾群還挺大的。第一類是年輕人,這個故事有三個主角,三個孩子,從他們的少年一直講到結婚生孩子———這是年輕人正在經歷的事情。不論在哪個時代,成長面臨的問題通常相近,都會遇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都會遇到婚姻、愛情、性、生老病死……這是成長共同的話題,特別容易和年輕觀眾產生共鳴。

第二類是中老年人,因為這個故事的背景是上個世紀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講述的是他們曾經經歷過的故事。那些角色就像是他們的鄰居、朋友、同學。

第三類我覺得適合一家人看———我甚至覺得它是一個文藝賀歲片。因為春節一家團聚,一定會聊起這個家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孔雀》有非常樸素而深厚的家庭親情,看完一定有特別多的話題討論。

第四類是情人,我覺得它也像情人節電影,這個故事裡有八個愛情故事,有慘烈的,有浪漫的,有迷茫的,有調侃的,有特別現實的,比巧克力式的甜蜜愛情更有味道。

顧長衛 那一場關於孔雀開屏的的回憶(7)

《星》:對於分段形式的敘事電影,結構與節奏都非常重要,影片中一直是在以弟弟的敘述作為視角,但是弟弟這部分又特別單薄。目前對於《孔雀》的一些批評中,認為故事講得不順也不夠,這是不是剪接問題造成的?

顧:其實弟弟的段落是拿掉最多的,拿掉之後呢,就涉及三個段落的平衡問題,所以就拿弟弟的畫外音來加強人物。

《星》:為什麼在結尾時給姐姐安排了一個雲南丈夫?

顧:姐姐領女兒在動物園看孔雀時,女兒說這裡的孔雀老不開屏,都是假的。我覺得這裡頭表現得挺明顯的,這個孩子也是個叛逆者,對現實的叛逆者,她長大了肯定又是另外一個理想主義者。對此,姐姐的回答是:爸爸老家滿山遍野都是孔雀。你說理想主義就這麼破滅了嗎?我說沒有破滅。

所以說,我特別想歌頌的就是這樣一些尋常的小人物,他們來去都沒有人注意,他們的生命更堅韌,他們的生活過程也更蒼涼,我就是覺得我對他們的生活懷有敬意。因為這個時代就是記住那些英雄啊,風雲人物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生活後來都成了神話。然而小人物他們的來、他們的走都不會留下太多記憶。

《星》:《孔雀》究竟有幾個版本?我聽說分2、3、4、7小時四個版本?

顧長衛:有很多版本,因為現在電影剪接完一個版本就可以存起來。譬如結尾就有好幾種:有孔雀開屏和不開的,也有孔雀的和沒孔雀的,還有另外一個結尾是一家四個女人包餃子,四個男人搓麻將,然後背景會出現電視,唱《歡樂今宵》的歌曲,還有趙忠祥和一個女主持在那裡說話,場景是83年春節晚會。還有一個版本,就是一些人去找弟弟,表現小人物生命無常的。但我覺得還是現在這個最好。為什麼呢?它是一個最開放的、最不寫實、虛的一個,會讓人的情緒舒服一點。還有段時間,有一個版本沒有孔雀開屏,整個結尾感覺太灰了——生活中還是有美麗的色彩。

《星》:有人說《孔雀》太冰冷,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逃離他們所憎恨的“庸俗”的生活,所有掙扎過的夢想都破滅了。

顧:持這樣的觀點,我那天看的報道都說特別年輕的觀眾,20多歲的小孩,我倒是這樣像這樣的電影,那個說法,我看主要是說兩部分人不同的觀眾,一部分人經歷過那個時代,年齡稍微大一些的,30多歲的觀眾都會覺得這個電影關於那個時代,關於那個時代親情分寸的把握,樸素的是深情的。20出頭也有不同的觀點,說這個電影敘述的親情太過兇狠,太多冷漠了。我對這個是有不同觀點的,關於冷漠和不冷漠的,其實環境的不同,冷和暖是對比產生的,在那個樸素的年代,那個時候人不像現在這樣有這麼多資訊量,這麼多美麗的語言,這麼多動聽的歌聲可以唱出來,可以說八卦、幽默這麼多的事,可以有溝通。那個時候人生存還是基本問題的時候,見面說問你吃了沒,你說吃了,或者說沒吃,乍一聽,現在見了誰說吃了沒,覺得挺冷漠了,換在那個環境裡面特別的溫暖,跟人的生存有關聯,互相的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