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種用作父本的種子,叫做“保持系”。兩種不同品系的種子雜交,不育系生成的種子,仍然是“不育系”,並沒有生###們需要的雜交種子。與袁隆平同時代的農業科學家們,都已經找到了這兩種品系的種子,他們試圖選出一種親緣較遠的新種子與“不育系”的種子雜交,產生一種性狀優良、能夠孕育的種子,這就是人們夢寐以求的水稻雜交良種。而這種父本植物,叫做“恢復系”。
一方面要用“不育系”和“保持系”產生大批次的不育系種子,另一方面要用“恢復系”與大批次的不育系稻穗雜交產生水稻良種,就是整個水稻制種技術的關鍵所在。
最讓科學家們頭疼的是,所有的水稻品種,都沒有能夠讓“不育系”成為可育的雜交良種。袁隆平先生的運氣好,他的努力研究,加上有準備的頭腦,讓他在海南島育種時,從一種野稗子上,找到了“恢復系”,一舉攻破了這項多少人攻不下來的技術難關,從而在世界上第一個培育出了水稻雜交良種,水稻的產量翻番。從這裡,你難道不相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嗎?
我們這裡的小麥,與水稻近似,也是屬於自花傳粉植物,雄蕊和雌蕊同體同位。研究小麥良種的專家們就沒有袁隆平先生那樣幸運。他們至今還沒有找到一種辦法,像解決“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