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1 / 4)

小說:人體模特兒史話 作者:江暖

人,難道不能把模特兒作為一種形象、一種理想來愛戀嗎?難道不能在題材裡面發掘越來越新穎的東西嗎?這位婦女似乎進入了他的生活,成了他生活的歡樂和光明,描繪這位婦女成了他的享受。 而這位銀行家的夫人,和一位除了發財之外什麼都不想的丈夫在富足、優裕的環境中生活著,能夠幻想什麼呢?未必有人能猜到,這位像哲人的,不由自主地傾心於這位婦女的畫家講的故事,把什麼東西深深地銘印在她的心靈上了。列奧納多的天才深深地印入了她懶於思索的腦海,觸到了她沉睡的心靈。她聽著他的聲音,就像聆聽音樂;聽著他的話語,就像聽到了神靈的啟示…… 不時來訪的藝術家及藝術愛好者看見《蒙娜麗莎》,非常興奮,總是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列奧納多先生有著什麼魔法,描畫了這位栩栩如生的美人,這雙水靈靈的眼睛”,“她就要笑起來了”,“她那笑容多麼奇妙!好似在思索什麼,卻又不願說出”……有人領會了:“列奧納多替她說出來……” 有關畫家與模特兒間的傳說太多了,像這類達·芬奇暗戀著模特兒的說法不妨作為故事聽之。然而有一件事倒是千真萬確的,那就是這幅畫並沒有交給訂畫的主顧佐貢達夫人,而是一直留在畫家身邊到他離開人世,而且在世時,畫家也並不輕易將其出示於眾人。的確,在這五百年間只要一睹《蒙娜麗莎》的風采,幾乎無人不迷戀她,也許甚至連達·芬奇本人也被她的神秘所迷? 1519年5月2日,這位天才67歲客死異鄉,結束了輝煌的一生。他身邊還留著《蒙娜麗莎》以及難以數計的筆記,他在臨終時還寫道:“告訴我,世上還有什麼事情未完成的?”並以這樣一段話結束:“當我想及,我學習到如何活下去時,我只學習到如何死去!”然而,比起對畫家生平的考證來,對《蒙娜麗莎》這幅作品的研究和評論卻不知要多多少倍,可以想像,這是世界上被考證、議論得最多的畫作。她的微笑,已成為神秘的微笑的代名詞,而這種表情,究竟意味著什麼?她身後奇妙的溪谷,又意味著什麼?一切都成了疑案。這也難怪,因為這的確是一幅稀世傑作。達·芬奇能夠把這麼動人的微笑表現在肖像上,以致使人覺得以往所有的肖像在它面前相形見絀。在明暗處理上,這種由亮部漸次轉變到暗部的微妙變化是15世紀繪畫所未有過的,這點,達?芬奇同時代的畫家、評論家瓦薩利說:“一個人只要留心觀看,就會發誓說蒙娜麗莎脖子上的脈搏正在跳動。”即使我們今天觀摩印刷品,依舊能感受到那肌膚的瑩潤和暖人的體溫。除了面部的神態以外,那雙豐腴而富於表情和活力的手,那披在頭上的薄紗等等描繪,都可以算是藝術上的極品了。此外,在構圖上達?芬奇把半身像畫在長方形的畫幅中,從頭部一直到肩部,後面配以深邃的風景,以幾個橢圓形狀佔據了主要畫面。像他研究人的比例一樣,這些似乎都是經過精心的計算與安排的。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突出那富於表情的臉部和雙手。構圖處理的成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肖像畫的一大特色,而《蒙娜麗莎》無疑又是這方面的佼佼者。難怪瓦薩利讚歎道:“真的,肖像描繪得那樣,以致任何一位卓越的藝術家都感到驚奇和不安。”至於後世人的反應就更是五花八門了,當然主要是集中在這個微笑上。如上所述,這是一個“神秘的微笑”,“司芬克斯的微笑”,“謎一般的微笑”,甚至有人還稱之為“魅惑的微笑”,“邪惡的微笑”等等。 英國大哲學家培根說:“偉大的美,必須含有奇異的要素,尤其《蒙娜麗莎》裡所見到的奇異要素是經過作者深思熟慮而安排的,我們只要留心觀察就可發現,畫面兩側是絕不相同的:左右背景的地平線高度不同,模特兒的雙眼亦不同,唇角兩側的翹法也不同……尤其,蒙娜麗莎的嘴唇和眼神所含的表情與意義,使人永不瞭解,只留下了不可思議的迷惑……”19世紀的文學家華德?派特說:“她比環繞著的岩石年紀還要老,她像吸血鬼似的死去很多次,所以知道世界上許多大的秘密,她也能潛進深海帶走她所生活過的日子……”杜尚曾在《蒙娜麗莎》的複製品上畫上兩撇鬍須,從而也使之成為一幅達達主義的傑作。而瑪麗?馬卡西更用幽默與現代化的口氣說:“……蒙娜麗莎那磁性的微笑,就像一個女巫,這就是人們為何想毀割她,想畫鬍子在她的臉上,或想偷她的理由;不過她確是世上最偉大的名作,一切欺騙與神秘都集中在她身上,而令我們產生一種畏懼。”更有趣的是,英國一位崇拜者把這幅傑作的複製品掛在牆上,從早到晚地望著她,觀摩揣摸,然而依舊對這微笑之謎無法解釋,結果精神失常了,最後用手槍結果了自己的性命,從而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