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火速結婚的理由,這個理由再好不過。當你沒有勇氣去承擔婚姻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當爸爸(媽媽)了,於是,你只能結婚。
然而,換個角度來說,對80後的年輕人來說,或者婚姻也是一種獲取安全感的方式。婚姻是墳墓這一說法基本已經不流行。
我們太孤獨了,所以要找個人來陪伴。
而這個能陪伴你的人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
80後一般是獨生子女,每個人都是家裡的寶貝。再沒有家庭會有五個兒子,六個女兒。然後父母雙親在那裡發愁——那麼多兒子,娶媳婦可不容易;那麼多女兒,嫁出去同樣不簡單。他們選擇兒媳婦或者女婿的要求會放寬很多,沒關係,只要家裡還過得去,為人還不錯,也就能結成連理。
當家庭裡只有一個兒子或者女兒的時候,父母也很是發愁,愁的倒不是兒子(女兒)能不能找到另一半,而是他們對這另一半的要求明顯高了起來——
兒媳婦會不會孝敬我們,她願意早點給我們生個孫子嗎?她會做飯嗎?懂得照顧我兒子嗎?女婿的家底怎麼樣?他有前途嗎?他要是沒錢,會不會委屈了女兒?他要是有錢,會不會變壞?
雙方父母都抱著滿腔希望替孩子在期盼,這跟他們當年期盼孩子考上大學,期盼孩子找個好工作一樣熱切。他們想著,只要孩子成家了,他們也該好好歇一歇了。為了能完成這個任務,他們甚至比孩子更辛苦。
因為只有這麼一個孩子,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教育還有最好的婚姻。但遺憾的是,很多家庭並沒有達成這些心願。他們退而求其次,無奈又焦急。關於孩子的婚姻問題,到了最後,也只能放手一搏。
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孩子比父母懂的還要多。孩子們接受的教育和吸收的思想,早就超越了父母所能想象的範圍。父母總覺得孩子還小,卻並不知道,也許就是這個看起來似乎總長不大孩子,他已經讓另外一個家庭的獨生女懷了身孕。更要命的是,那個獨生女的父母同樣也不知情。兩個年輕人相攜去醫院,彷彿只是他的女朋友患了重感冒。
不要覺得80後很迷茫,他們能看清楚自己的路。當他們要做一件事情,又沒有勝算的時候,他們可以去參考別人的做法。他們獲取資訊的途徑太多了,多得他們無從選擇。
無從選擇,這是他們的軟肋。
一段80後人認為正確的婚姻起碼要符合這些要求——
我可以和這個人躺在同一張床上睡很多年,也許是一輩子,而互相都不厭倦。
這段婚姻能得到父母親友的祝福。
他(她)對我的父母很好,願意把他們當成親人。
他(她)有一定經濟基礎,受教育程度和我相當。
門當戶對最好,也不介意他(她)家比我家有錢,或者他(她)家比我家稍微窮一點點。
他(她)應該能理智面對這段婚姻,能平和地處理夫妻間的各種爭執。
最重要的是,當有天我們需要照顧四個老人和一個小孩的時候,他(她)不會喊累,而是應該和我一起面對。
對於27歲的康喬來說,他還沒有準備好要去應付這些。
對於康喬的父母來說,他們沒有預料到——在他們還沒來得及對常家提出要求,常家先下手為強,主動提了要求。
康家只有一個兒子,常家只有一個女兒,互相都覺得會吃虧。
這婚事,多半是成不了的。而常夕關於婚禮的種種夢想,包括那個浪漫的歐洲蜜月旅行,也只能另找人去實現了。
三、戀人是一把細軟黃沙(4)
康喬與常夕開始了冷戰。
常父、常母開始給女兒物色符合他們要求的另一半。
3
康喬的生活裡少了常夕,不免會覺得空虛。但是他始終沒辦法低頭認錯,畢竟,他覺得自己沒有錯。
多半的閒暇時間,他用來喝酒。
酒或許是男人之間很好的交際工具,但康喬更願意把喝酒當成樂趣。他喜歡喊上一堆朋友,純粹地喝酒。他對這些朋友沒有要求,朋友們也不需要託他去辦什麼事情。簡簡單單,沒有拘束。
不僅僅只有女人之間才會互相訴苦,男人也會,喝了酒的男人尤其會。正是因為酒,康喬才得知張藝寶正在鬧離婚,他已經和妻子麥麥分居;也是因為酒,康喬才明白劉之雙的相親之苦。
已婚的男人,有因為已婚所產生的煩惱;未婚的男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