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部分(2 / 4)

小說:極品醫聖 作者:老是不進球

存在,也變得比較尷尬,拍賣了幾年,基本無人喊價,因為無利可圖,要不是鄭翼晨有需求,以李復生的眼光,也絕不會對這塊地皮感興趣。

因為無人問津的關係,李復生獲得這塊地皮的開發權,並未付出太大的代價,卻也難免落得個看走眼的評價。

按照李復生的規劃,整所學校分為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大學部四個學園區,正中央則因地制宜,將一座佔地面積約有兩千平方,高有一百來米的山丘改造為栽種中草藥與花草樹木的生態園,一來淨化空氣,二來美觀,三來可以讓學校的學生近距離接觸中草藥,為日後打下堅實基礎。

四個學園區各自獨立,都有生活區和教學區,宿舍,食堂,超市,球場,教學樓,多媒體教室,圖書館等一應俱全,保證按照國際標準建設和管理,園區的日常生活管理,則全權交給物業公司承包。

鄭翼晨聽李雲說的頭頭是道,不由得暗暗點頭,不愧是做地產的專業人士,還好有李家參與規劃,這所學校的方方面面才能顯得十分清晰,如果讓他自己規劃,肯定毫無頭緒!

李雲說到大學區的圖書館的建立時,笑著說道:“我剛剛還在和爸商量,打算在圖書館門前為你立一座雕像。”

鄭翼晨嚇的不輕,連連擺手:“千萬不要,我何德何能?雕像這事,我直接一票否決!”

李雲不以為然:“整所學校都是你的,你當然有資格在校區立雕像,別說一座,十座八座也沒問題!”

任他如何勸說,鄭翼晨就是搖頭不答應,李雲見他態度堅決,只好把立雕像的計劃暫時擱置。

他也玩了個心眼,既然是擱置,隨時都有重新提上議程的可能。

李雲很難理解鄭翼晨的想法:“真是奇怪,立個雕像而已,有什麼大不了的?那些富豪不是經常這樣做嗎?”

殊不知在鄭翼晨眼裡,在中醫院校立雕像,是一件無比神聖的事,只有對中醫發展做出卓越貢獻,活人無數的名醫大家,才有資格樹立雕像。

遠的有扁鵲,醫聖張仲景,藥王孫思邈等一代醫家。

近的有施今墨,鄧鐵濤,朱良春,承淡安等民國國醫。

在當今之世,鄭翼晨認為只有一個人有資格讓人在中醫院校為其立雕像,便是舉世公認的華夏中醫第一人,大國醫劉文章。

建國之初,西北曾爆發了一場大型瘟疫,短短三天之內,就死了十多萬人。據不完全統計,當時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染上了這種瘟疫,劉文章與其他幾位中醫深入西北,竭盡全力遏制瘟疫蔓延勢頭,免得波及整片神州大地。

當時百廢待興,**剛止,又添瘟疫,搞得人心惶惶,毫不誇張的說,劉文章等中醫,能否將瘟疫控制住,已經關係到華夏建國之初的長治久安了。

人體感染瘟疫後,第一個症狀就是舌體胖大,無法發出聲音,劉文章就採用筆錄的方式採集病例,卻發現這些病人描述的症狀往往天差地別,有的說寒,有的說熱,有的大汗淋漓,有的發脫齒落,根本無法作為辨證論治的依據。

為了能夠最為直觀的感受到瘟疫對人體的傷害,劉文章不顧其他幾位中醫的勸阻,毅然決定以身試毒,讓自己染上了瘟疫。

他被病魔折磨了三天三夜,終於對瘟疫有了最細緻的瞭解,拿來紙筆,忍受著感染瘟疫帶來的高熱與失聲,抽搐著手指,歪歪斜斜寫下了藥方,落下最後一筆之後,整個人暈厥過去。

他的藥方先用在自己身上,兩天之內,症狀明顯改善,這才放心的推廣到西北各地,治好了上千萬人,成為西北人民稱頌的再世華佗,回到京都後,獲得最高領導人的召見,親自授予“大國醫”的稱號,以此表彰他捨己為人的大醫精神,甚至說他的醫術,不是單純的醫人,而是大醫醫國。

西北人民也自發在各地為劉文章樹立雕像,供人緬懷敬仰。

只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樹立雕像,高高在上,讓每一個經過的人,仰望瞻仰。

而鄭翼晨呢?不過是一個行醫沒幾年的年輕醫生,還沒有資格與這些名字並列,享受樹立雕像的待遇。

當然,也只是“目前”沒有資格,假以時日,憑著黃帝傳承,他,鄭翼晨,也必然能和這些醫家平起平坐,乃至超越他們,彪炳醫史,光耀古今!

鄭翼晨聽李雲說擱淺雕像的計劃,也知他沒死心,並不說破,要說他對李雲的計劃不動心,自然是假的,畢竟這是一份最高的榮耀,但他知道自己目前配不上這份榮耀。

他心下想道:“等到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