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有味呢,袁老停下來,問他:“你猜他們下一句話是什麼?”
“這個……”
楊順大著膽子問道:“明年產量再漲20%?”
大家都在輕笑,這不明擺著嘛,人有多大x,地有多大x,畝產750公斤怎麼可能滿足人們無止境的欲網?
袁老道:“農村的田也分上中下三等,有的貧瘠,有的肥沃,超級稻試驗田那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上等良田,講究科學種植,插秧要用人工,全程高施肥,而且高用水,打藥除草必須勤快,不計成本,因為這是試驗田。”
老人家再次陷入到回憶中,嘆著氣:“我們最開始推廣的第一批超級雜交稻,那時候農民種出來平均畝產650公斤,最高不超過800公斤,而我們幾個專家天天在實驗田裡吃住,精心照顧,最終收穫926公斤。”
“原來是這樣啊……”
楊順有點驚了,這種培優尖子生的做法,怎麼說呢,他沒法評價好壞。
袁老道:“接著我們回去研究,重新育種,更改種植方式,我們選擇了更好的一塊地,在南儷江的小縣城永勝,這地方你聽說過嗎?”
楊順當然聽說過永勝,說道:“我還去過呢,滇西北糧倉嘛,溫帶氣候,海拔2000多米,挺適合種水稻的,您別說,我東南亞的代理人就給我發來了南的水稻種子,包括永勝的。”
“你知道就好,永勝那個地方低緯度,高海拔,日照全年2400小時,非常豐富,水稻生長週期很長,我們在兩湖平原種植的水稻長130天,在永勝就長270天,高山地段又沒有多少病蟲害,簡直就是最理想的位置。那一年實驗田大豐收了,你記得資料吧?”
楊順想起來了,拍著大腿道:“畝產1287公斤!我明白了,原來是這麼來的。”
袁老很無奈:“生態環境這麼好的位置,當然能種出好稻子,但沒辦法推廣,你讓老百姓怎麼種?老百姓看到宣傳,衝著我的名頭來,從種子店裡買了我的超級稻種子,回去發現只收了700公斤,他們會罵誰?是不是罵我袁窿平?”
看到袁老一臉痛心的樣子,情緒激動時,又開始咳嗽起來,痰也生了,表情很難受,助理連忙上前輕撫,楊順也趁機在攙扶袁老時,傳送了一些能量過去,只能說幫忙調理身體,希望不會那麼痛苦。
或許是異能的原因,袁老感覺肺部舒服多了,不再咳嗽,但還是氣不過,又追問:“我袁窿平只是一個搞科研的,為什麼出了那麼多事,都要怪在我的頭上?我該去怪誰?我又能怪誰?”
楊順無言以對,四周幾人也是沉默,大家都能理解這位老者的痛苦,有些話,楊順不敢說啊,真的如鯁在喉。
“收完這1287公斤永勝實驗田後,電視宣傳了,報紙報道了,那些人又說,老袁,你再辛苦一下,明年再加20%吧。”
袁老說完,長嘆一聲,聲音中的萬般無奈,真的不需要再說一個字。
那些人,究竟是哪些人,明白人一看就懂。
楊順心裡好堵,這每次20%的往上加,要不了幾次,畝產1萬斤還真不是吹牛逼啊。
但科學還真不能吹牛逼,這世上哪有畝產1萬斤的技術啊?估計只有和雲天明一樣,用核能提供種地的能量,說不定能達到。
“我們在2016年,又獲得了一次巨大成功,做到了雙季稻年產量1537公斤的記錄,確實比1287公斤,又增加了20%,這個就是你說的世界紀錄,這些年只增長了一點點,到1600公斤,我們還沒臉對外宣佈,因為遠未達標20%。”
“還要保增長,怎麼辦?2017年,我又擔當了海水稻專案組的組長,經過幾年試驗,鹽鹼地和海岸線上的實驗田,可以達到畝產600公斤。”
“2018年,我的超級稻又實現了單季畝產1149公斤的歷史記錄,一年雙季加起來,超過1800公斤,終於增加20%,可以宣佈喜訊了。”
“但是從2018到現在,我已經5年沒有新成果了,下一個目標是畝產2100公斤,誰能達到?”
袁老的資料越來越恐怖,楊順都說不出話來了,難道水稻真的有無窮無盡的潛力,和房價一樣,永遠上漲嗎?
正好說起海水稻,楊順有一個疑問:“從2017年海水稻開始,到現在已經6年了,為什麼還沒有大規模上市?是因為口感不好嗎,還是經濟價值不高?”
袁老嘴角露出苦笑:“你自己不就是育種專家嗎?”
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