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2 / 4)

小說:孕夫傳奇錄 作者:雨來不躲

又如何?又要拿出大哥的架子代父親來教訓我麼?”

李珏咳了一聲:“我只是想知道你究竟作何想罷了。”

李玳哼一聲,仰首看天,突然道:“大哥,我本就是個紈絝。。。。。。我內心究竟作何想有什麼要緊?行事沒有章程又如何?終歸我只是想行事隨心罷了。你們不都是這般看我的麼?”

說完,李玳居然一轉身,揚長而去。

李珏愕然。他感覺得到二弟現在十分憤怒,但他不明白,不過是一句話而已,他為何會如此生氣?

要知道李玳雖與李珏乃是雙生兄弟,卻向來敬重兄長德行高尚,一向以兄長為傲,對其尊重有加,在外更是多方迴護,從來未曾這般對李珏陰陽怪氣地說話,今日這番卻也的的確確令他吃了一驚,想不通其中關節所在。

自此幾日後啟程回返京師,見李玳入京後便大搖大擺地將花子堯送入南城一處新置辦好的別院,好吃好穿地供養起來,大有“金屋藏嬌”之意,李珏想了半日,終究是嘆一口氣,未曾繼續勸說。

****************************************************************************

卻說聞聽自家兩小子今日抵京,當朝刑部尚書兼京兆尹李孝廉一下了早朝便急急往李府趕。

說起李孝廉,朝中同僚大部要豎一豎大拇指,道一聲“能人”,卻因此人出身寒門,當年十七歲入京趕考一舉奪魁,當日手捧聖詔,足跨金鞍朱鬃馬,前呼後擁,旗鼓開路,鞭炮震天,洋洋遊過朱雀大街,那人品風流,意氣風發之姿,不知令多少閨中女兒遺落了芳心,成了那入夢之人,便連當朝周老尚書亦對其賞識有加,意欲招其為孫婿。

只可惜李孝廉惦記著家中那新娶的“糟糠之妻”,執意不肯休妻再取。周尚書雖因此而面上頗有些下不來臺,到底李孝廉心神活泛,又極通世事人情,多方周旋之下不知怎麼居然反成了尚書府座上嘉賓,頗得老尚書青眼,有此助力,李孝廉從此在朝野之中站穩了腳跟,開始平步青雲。

眾人都道李孝廉精通為官之道,乃是朝野能臣,既能上通聖意聖心,又體恤民情民意,在民眾間口碑尤好。而唯有李孝廉自己心裡清楚,這個“能臣”的帽子裡,有多少分量實是要歸功於自家那倆小子。

李孝廉原配馮氏體弱多病,生下李珏李玳二兄弟後不多久便撒手人寰,李孝廉與馮氏感情極好,原配離世後便再未續娶,只一心教養自己這對雙生兒子。

如今李家兩兄弟皆已成人,出落得玉樹臨風,人品不凡,李孝廉自是極高興的。大兒子李珏品行端正,學識淵博又醫術超凡,多年來所行善事不知凡幾,人人稱道李珏生就一顆菩薩心腸。

三年前,黃河以北的東洲縣與末良縣突然爆發瘟疫,短短月餘橫掃北地數個州縣,情勢極為危機。李珏聞聽此事後隨即率人趕往疫區,日夜不休,救治感染瘟疫的平民百姓。李玳隨後而至,以私人資大批糧食、藥材,組織救人。兩兄弟速度之快,猶在朝廷動作之前。

那時李孝廉尚在刑部侍郎任上,他聽從了李珏的建議,將大兒子費盡心思摸索出來的防治瘟疫的方法一一列出,以刑部侍郎之名上奏朝廷。後來,因了這流傳於後世的有名的“防疫二十三則”,這場幾乎橫掃北地十七州縣的大範圍瘟疫方才被控制住,進而慢慢平息下來。

後來李孝廉被聖上委以尚書重任,不得不說其中沾了李珏極大的光。

至於二兒子李玳,李孝廉就更說不出個“孬”字了。

在李玳很小的時候,李孝廉就發現這個小兒子有著極其敏銳的觀察力和推理能力。十歲那年,李玳便玩笑著似的幫自家爹爹破了第一個案子,之後就是第二個。。。。。。。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連續幾個積年懸案大案的破解令得李孝廉聲名大噪,而讚譽之潮中的主人李大人卻是極為低調謙遜,但逢有人出言讚譽,必搖首連道“過譽”“慚愧”,人人都道李大人謙虛,唯有李孝廉自己知道自己只是說了個實話。

而且李玳生有經商之能,暗地裡構築的商業王國,規模之大便連李大人這個做爹的都摸不到準。李孝廉向來廉潔自律,偌大個李府,每日開支便少不得要自家二兒子多幫襯著些。都道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即便是自家兒子,道理也差不許多。

也因此,李孝廉向來覺得對李玳有些虧欠。

但是。。。。。。李孝廉聽到轎門外傳來管家老李蒼老的聲音,這才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