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信函撕開,一看,大怒!
“啪!”宣德帝當場將手邊的茶杯丟了出去,碎片四濺,離得近的人有幾個大臣被茶水濺到了,這會兒卻是動也不敢動,又是最壞的事情被他遇到了,從登基以來就一直順風順水的宣德帝這會兒徹底的抓狂了。
底下的大臣面面相俱,私底下隱隱約約的有了一個不好的猜測。
好一半天宣德帝才緩過勁來,對著底下的大臣說道:“北國聚集二十萬大軍南下,兵分兩路,準備分別侵略魏國和齊國。如今已經聚集十萬大軍,由北國的大將耶律皖領兵,兵壓北疆了。”
果然,還真被那兵部尚書侯大人的烏鴉嘴給說中了,不少人對著侯大人怒視。
侯大人感覺自己有些冤枉,那北國要怎麼辦他還能指揮不成,一旦北國遭受了什麼天災不能活下去了,往南侵略幾乎是百分之百的事情。雖然齊國、魏國、北國都是從一個大國分裂形成的,但是經過了幾百年的事情還是有些不同。
北國因為艱苦的地理環境,加上更北邊那些遊牧民族的融合,不知不覺間有了一股血腥的暴力傾向,和歷史上的遼國差不多,不過卻比遼國多了幾分知書達理。而魏國靠山,多了幾分俠客和土匪的氣質。至於齊國靠海,因此海軍很強大,而陸軍無論是騎兵還是步兵都不如其他兩國。
魏國北方鬧旱災鬧蝗災,北國也一樣。草原上因為連續的乾旱,已經要爆發出內亂了。為了稍微好一些的草場,北國的大臣為了自己的利益爭論不休。
和宣德帝一樣,北國的皇帝也想盡了一切辦法,可是草原上依舊沒有下雨,哪怕少數民族的巫師們整日在祈求長生天的保佑。可是,因為缺少水草,大量的牛羊都無法養活了,只得忍痛宰殺掉,變成肉乾醃肉,作為牧民的糧食。也有一些跟來交易的商隊換取了從中原帶來的各種有用沒用的貨物。
有奸猾的行商趁機抬價,從北國走私了大量馬匹,有錢的人家為了一匹好馬,絕對不會吝嗇錢的。而無論是魏國還是齊國,亦或者是夾在三個大國之間的小國家,都缺馬。無論這麼樣這馬,只要不死都是一筆賺錢的買賣。
北國的人一邊大罵南蠻子奸猾,可是,自己都養不活了,家裡的牛羊馬匹又怎麼留得住呢?不但這些東西留不知道,就是一些家裡有富餘東西的,比如羊毛、人參、玉石、瑪瑙等值錢的東西,為了活命為了不被餓死,也有些人拿出來換糧食了。
而且,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又有各種各樣的流言在北國傳播開來。比如說,巫師們跟皇上說了,可能今後幾年,草原上都不會降下雨雪。草原上的水草都要枯死了,北國的子民難道只能等著餓死嗎?
明明是同脈而出,明明都是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的人,憑什麼那些南蠻子吃著雪白的稻米,喝著醇香的美酒,穿著柔軟光滑的絲綢,有著最美麗的女人……老婆孩子熱炕頭。而他們卻要被餓死,憑什麼?
一個國家內部出現經濟或者是別的民生方面的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矛盾轉嫁出去,如何轉嫁,自然是戰爭!
北國的人並不懂這個道理,可是不妨礙他們一直這麼做!沒有吃的,南下搶魏國齊國的!沒有好衣服穿,南下搶魏國齊國的!沒有嬌美的女人,同樣,南下搶魏國齊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所以能打起來,雖然有種種的原因,但是在這之前的經濟大蕭條絕對有促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之一。工人下崗吃不上飯,引發了國內的生存矛盾,自然要造反,而政府為了逃脫責任為了謀求更大的利益,最好的一個辦法就是對外戰爭。
將國內的多於的勞動力充軍,減少就業壓力。在別的國家,無論是戰中的燒殺搶掠,還是戰後的割地賠款都能讓自己的國家賺上一筆,同時還消弱了敵國的經濟。
日後就像宋朝那樣,用自己的金銀養肥了敵人,一旦金國遼國有個頭疼腦熱的,就會來宋朝殺掠一番,當時的宋人幾乎是成為這兩個國家後花園裡養著的羊,沒錢了殺一隻出來賣了換錢。
不過讓司空玲稍微安心一點是,魏國和齊國可沒有宋朝那麼軟弱,雖然雙方不會聯手抗敵,但是也絕對不會玩出什麼明明打贏了站,還是倒貼錢的荒謬之舉。也就是說,她不會成為亡國公主。
見宣德帝因為蝗災和北疆戰事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司空玲偷偷的在底下做起手腳來了,不過因為是戰爭時期司空玲也不敢太過,只是讓身邊的幾個嬤嬤輪流出宮,開始在宮外收養孤兒。
之前司空玲就有在宮外培養自己親信的想法,可是因為種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