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高新技術產業鏈,應在追求更快、更好的同時,注重技術的實用化也就是價效比,而且除了計算機硬體方面要能夠讓中國持續佔據該領域最高點,其應用方面自然不應落後,軟體開發及維護、網際網路絡建設與應用、電腦保安等等都是未來賺錢的香餑餑,張宇可不僅僅希望科教興國、科技強國的新中國,費心費力完成的科研成就,到後來還要受制於人,成了別人賺錢的好行當。
接下來張宇又看了看其他方面的進展,不分是哪一個科研機構的,光看有哪些成果張宇就知道是誰所為。像什麼渦輪噴氣發動機、高空照相機、雷達、矽提純、第一代數控機床、光纖數字通訊、黑白電視機、電氣化鐵路等等,相當多的成果都是因計算機技術進步而取得的進展,當然還有很多東西是沒與計算機技術有多大相關的,比如新材料、生物製藥等方面的,培育出了新的疫苗、出來了新的藥物等等,這些成果雖然看起來和計算機不能比,但衝那能救死扶傷的作用而言,那就都應受到重視。
陸陸續續花了近四天時間,每天張宇只睡四個小時,弄得頭昏腦脹的時候堪堪完成任務。當然在這一期間和他一樣忙的人有很多,忙的內容也不一樣,但其目的都一樣。;
尖銳的哨音之後,車站指揮員不停揮舞手中的紅綠旗子指揮進出車輛通行。哨音響起代表車隊最後一輛汽車也已經裝車完畢,三十二輛重型掛車運載著從四川眉山某戰略儲備中心第三倉儲區發往陝西西安的物資陸續駛離。
有二十二個大輪子的重型掛車,每輛都能輕鬆運載二三十噸貨物,近一千噸的食用油、加碘食鹽等物資,是四川的某物流企業承擔自治政府應急救災指揮部所派發的任務,四川和陝西作為自治區最大的旱區,但四川境內河流眾多、水利設施齊全、物資充足、交通便利,所以四川包括陝西的災情危害都不是很大,但由於陝西部分物資抽調去支援山西、支援政府的東進計劃,同時為了避免有人惡意炒作陝西境內的物價,所以在糧食不愁的情況下,急需為災區運去大批生活物資以穩定民心、壓制物價波動。
車隊將沿著由宜賓經樂山、眉山至成都的成宜高速前進,到成都後直接走繞城高速轉走川陝高速公路直至西安。而與他們一樣用著重型掛車載著大量貨物執行超長運輸的人很多,不過他們不一定都是政府所僱的,不少民營企業看重了川陝兩地甚至是更遠的山西、河南等地的商業行情,儘管政府不間斷實施物價調控,但災情還是造成這些地區的物價水平有些上揚,而且經濟發展已久的自治區內,只要有錢就可以做些小投機,所以商人們在雲南、貴州等省份,包括甘肅新疆等省收購大批物資,然後和物流公司配合運輸到災區來賺錢也就無可厚非了,至於是不是賺錢、能不能賺到大錢政府無心過問,反正一時之間各省之間的鐵路貨運量、高速公路車流量、基礎公路網車輛通行量等等都有些上揚,但總體而言自治區各地商品物資充足、物價水平相對在民眾可接受範圍之內,這也就足夠了,
“前方車多擁擠,請減速慢行!”
由包頭經鄂爾多斯、榆林、延安後抵達西安的包西高速公路,剛通車不久便成為自治區又一條繁忙之路,來自蒙古境內的畜牧業發展是造成該公路繁榮的一大原因,不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該高速公路沿線都是自治區發展勢頭較猛的區域,正所謂哪兒有商機哪兒就有物流,農民們發家致富自然帶來無窮的消費需求,高速公路上車來車當中不少都是運送各種商品的,看見掛著廣西牌照的超長途貨運卡車也不足為奇。
“每畝土地政府補貼三塊錢,這補貼可不低啊!”
車子在高速公路上奔行,沿途的景象飛快的映入眼簾,成都平原是西南地區極其重要的糧食產區,受乾旱影響不少小河裡已經是乾涸見底,較大的江河也是水位下降得厲害,從車窗往外看去,呈網格狀將稻田籠罩起來的水利溝渠內卻流水潺潺,田地裡不少農民正引水進入自家田地裡,衝這樣的景象,不少人都覺得糧食歉收是不可能的,政府犯不著費盡周折、勞心費神的給予農業補貼。
還沒走出四川的時候,不少人尤其是那些經常駕車走遍不少地方的老司機更是覺得沒有所謂的罕見大旱,但是隨著車子沿川陝高速,在穿過一座座隧洞之後離開秦嶺山區進入陝西地界後,往日青山徐徐的地方如今已經只是綠色點點,更多的是枯黃的野草搭配著那些較為頑強的樹木,最直觀的反應就是在休息區內,不少長途汽車都需要加油、加水、司機休息,油價雖然沒漲,但奇怪的是各大高速公路休息區內不再是免費加水,越往東走情況就越加明顯,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