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羽呢?”
“他……他們走……走了。”
“你們是那一族的人?”
“這……”賊人支吾。
飛刀尖微一用力,刺破了賊人的鼻尖。
“我說!”賊人叫,心膽俱寒地又招道:“我們是從白山來的克昭人。”
“白山克昭人在北面大漠,你們卻往南逃,想嫁禍克昭人麼?我要割掉你的四肢五官。”
“不……不要。我們確是克昭人,藏在這裡的摩倫人帳中,付給他們保護費,已住了兩年了。”
“摩倫人的住處還有多遠?”
“往東第三座山頭南面的山谷中。”
林華不再多問,解對方的腰帶將人捆上,擱在鞍背,牽了坐騎急追。
在越過第一座山嶺時,便發現前面險峻的山徑上,五名劫匪正牽了坐騎魚貫急走,相距僅半里地,劫匪距山腰的隘口不過裡餘。
他掛上韁,拍拍烏錐的前膊,飛步向上趕。烏錐通靈,在後面徐徐向上攀。
五劫匪也發現了他,後面兩人將坐騎交給同伴,居高臨下發箭相阻。
連閃五枝箭,他已追及百步內,用蒙語大喝道:“繳械投降,不然全得死。”
劫匪怎肯投降?不住發箭攢射。人藏在小樹後,乍現乍隱連珠發箭。其他三人牽著坐騎向隘口急逃。
接近至八十步內,他不再躲閃,站在一座石後,彎弓搭箭覷個真切,發出第一枝狼牙。
一名劫匪剛探頭外出察看,箭一閃即至,貫入匪徒的小腹發出一聲狂叫,向前一撲,骨碌碌向下滾。
第二名劫匪大驚,扭頭向上狂奔逃命。另三名劫匪已到了隘口,紛紛上馬,大概那一帶可以乘馬了。
他發出第二枚箭,向上追。同時發出一聲低嘯,烏錐馬四蹄加快。
第二名劫匪狂叫一聲,丟掉弓箭向下滾。
登上隘口,不久烏錐馬到了。他丟掉俘匪,飛躍上馬。烏錐馬發出一聲低嘶,四蹄一緊,在這一帶起伏不定的山腰小徑上飛馳,宛如勁矢離弦。
劫匪們的坐騎沒有烏錐神駿,到了第二座山峰下,便接近至半里內了,丟掉兩匹馬,鞭策著坐騎急逃。為首的劫匪帶了搶來的皮鞘囊,一馬當先伏鞍而逃,發出了一聲求援的長嘯。
求援的嘯聲,送掉後面一名同伴的性命,箭嘯破空傳到,走在最後的劫匪飛擲馬下,被林華射倒了。
倖存的兩匪,繞過山後去了。
林華繞過山後,前面是向南延伸的山谷,地勢平坦路向上升,對面有一條大山溝,兩匪的坐騎,剛消失在谷口的林影內。他策馬追入,毫無顧忌。
山谷蜿蜒深人,穀道愈來愈寬闊,草木蔥寵,水草豐茂,好一處世外洞天,小徑甚寬闊,蹄痕宛然,可知經常有人馬進出。
出了一座樹林,前面出現了六七座皮帳,男女老少紛紛走避,有些蒙裝勇士紛紛向外搶,各帶鋼刀弓箭迎出。
兩名劫匪不見了,顯然已進入帳幕去。
他略松韁繩,安坐雕鞍馳去。
路旁搶出四名壯年蒙人,四張強弓徐張,狼牙箭發出閃閃寒芒。比擬著他作勢發射,四雙兇惡的怪眼,卻明顯地流露著驚愕的表情。
他昂然而進,僅瞥了四人一眼,虎目中神光似電,冷然沉靜的神色,令四蒙人悚然後退,不敢阻攔。
接近了第一座皮帳,路口擁出二十餘名老少蒙人,看穿著,便知中間那位鬢須甚少的花甲老人是族主,右首那頭梳怪高髻的人是坐家喇嘛,左首的兩個人雖也是蒙裝,但顯然有所差別,衣褲的式樣,表示他們不是這一族的人。
所有的人,皆手按刀靶怒目而視。他扳鞍下馬,掛上韁,鐵胎弓掛在鞍前的判官頭,大踏步迎上。
“像是漢人。”有人用蒙語脫口叫。
他穿的是牧裝,佩的是劍;清秀的臉孔,一看便知是漢人,蒙人們一眼便可看出“非我族類”,全部吃了一驚,數十年,摩倫族的地盤內,從來沒有漢人光臨,難怪令人吃驚。
與蒙人相見,尤其是與一族之酋相見,按禮須上前行獻哈達(一種藍布帕)致敬。入境隨俗,先禮後兵,他上前行禮,先遞送哈達。
蒙酋飽含敵意,居然不受哈達,忿然地問:“你是漢人?未經人引進,你怎敢擅闖我族的居所?”
對方態度不友好,他不再謙虛,收了哈達冷然一笑,沉聲道:“不錯,我是漢人,追劫匪來的。兩名克昭族的劫匪,已逃入貴地,特來向你們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