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一座祠堂需要花費五十萬兩的“奇蹟”。
“李大人,是本國師心急了,咱們坐下說話。”秦天德擺了擺手,看向李瑜的目光也緩和了不少。
李瑜並沒有坐下,雙眼依舊通紅,他已經熬了好幾個通宵了,為的就是想辦法儘快湊齊賑災所需的幾百萬兩銀子。如今他的確有一個辦法,可是這個辦法他不敢輕易開口。
“大人心繫天下黎民,這是我大宋的福分,可眼前這筆銀子,數目巨大,短時間內戶部實在是難以湊齊。大人一向神機妙算,不知大人有什麼好辦法?我們等得起,可是百姓等不起啊!”
對於李瑜的反應,秦天德很滿意,他沒有看錯人。
“李大人,本國師有個問題。總賬剛才也看了,怎麼戶部的銀錢這麼少?”
李瑜一臉古怪:“這已經不少了,下官剛接受戶部時,都是寅吃卯糧,得蒙大人相助,如今戶部每年已經可以收支平衡了。”
“怎麼可能?”秦天德一臉的不解,“秦檜家財萬貫,抄家之後得來的銀錢呢?”
李瑜苦笑了一下:“那些銀錢,大半入了宮中,戶部所得之大部也用作德壽宮的修建上了。”
他還有話沒說,國師府和鄂王府修建的費用,也是從戶部支出的。這兩座府邸的規模雖然遠遜於秦檜當年的相府,不過裝潢之類的絕對不差,都消耗了戶部大量的銀兩,更不要說是趙構居住的的德壽宮了。
就是隨便從德壽宮裡抓起一把土,也足夠尋常百姓一年的開銷。
看到秦天德輕皺了一下眉頭,李瑜把心一橫,一咬牙說道:“大人,下官有一個提議,戶部雖然沒錢,不過官家卻可以拿得出這筆銀子。”
秦天德一愣,旋即明白過來。戶部掌管的是朝廷的錢糧,但每個皇帝都會有自己的小金庫,與戶部區分,相當於是皇帝自己的私房錢,要不然李瑜剛才也不會說秦檜家中抄來的大半錢銀都進了宮中,實際上最終進入了趙眘的腰包。
趙眘絕對是如今大宋最有錢的人,不僅是因為趙眘的節儉,更是因為趙眘得到了秦檜大半家產。李瑜的建議不錯,以前也有過戶部缺錢時,皇帝從自己的小金庫撥轉銀錢的先例,不過事後戶部都得還清罷了。
秦天德知道趙眘的性格,不用他開口,只要李瑜上奏,趙眘絕對會同意,只是真的要這麼做麼?
第三九八章 一觸即發
看著李瑜詢問的眼神,秦天德沒有答覆,而是問道:“李大人,即便如此,戶部怎麼可能只剩下幾十萬兩的流動資金呢?”
流動資金?這種耳目一新的說法讓李瑜錯愕了一下,不過很快就從字面上理解了這種說法的意思:“大人有所不知,秦檜老賊家底甚豐,但除卻修建德壽宮的花費外,官家登基亦花費了不少錢銀,而且官家登基時,各國使節前來祝賀,禮部那邊回饋甚巨,再加上突然增加的軍費,如今戶部現在還能拿出的幾十萬兩,都多虧了大人,使得那些曾今在戶部撥銀方面,動過手腳的官員暗中歸還。”
又是禮部,這幫老不死的!
秦天德頓了頓,再次問道:“怎麼本國師沒有聽你提及朝廷的船隊?本國師當初將海圖和司南針碗獻給太上皇,這麼多年來以朝廷的財力,船隊規模怎麼也不會小,為朝廷賺來的錢銀也不會少,難道說這些錢銀都落到了官家手裡?”
李瑜眼中閃過一絲尷尬:“大人,船隊。。。船隊這些年一直都在虧錢,都是戶部出錢貼補,而且船隊如今是由禮部掌控。”
“虧錢?怎麼會到了禮部手裡?”秦天德一直都對朝廷船隊的事情比較好奇,因為他自己的船隊後來在海面上很少會遇到朝廷船隊,前些日子他忙著對付朝中的冷箭,沒有時間關注,如今李瑜提及,他自然要問個清楚了。
船隊剛剛組建的時候,的確是由趙構控制,而且規模不小,剛開始的一兩次出海也的確賺了不少。
不過隨著船隊到達的海外諸國越來越多,禮部為了爭權,上奏趙構,說應當像這些番邦蠻夷展現大宋的雄風,彰顯大宋禮儀之邦,因此建議船隊在經商的同時,饋贈諸國君主,說白了就是花錢買面子。
由於不停的饋贈,戶部承擔了極重的花銷,而且也使得到了宋朝優質貨物的國家提高了眼界,劣質的貨物根本買不上高價。
禮部的可恨之處不止這麼一點,他們為了顯示國之兄長的風範,不僅兜售優質貨物,而且價錢也按照宋朝境內的市價,意思是大宋為兄,諸國為弟,當哥哥的不能賺弟弟的錢。結果每趟出海,不要說賺錢,除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