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當然心疼了。眼前圍攻選德殿除了少部分恩平王趙琢府中的侍衛外,絕大多數都是他府中的侍衛以及暗中蓄養的私兵,對他極為忠心。這些兵士培養不易,眼下死傷不少,他怎可能不心疼?
可是沒有辦法,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鑑於自己的登基方式,為了避免後人效仿,一直重文輕武,以文治武,武將根本沒有兵權,即便戰時統軍的元帥也是文臣,武官只能為將,等到戰事平息,武官交還兵權,絕對沒有造反的可能。
文臣統軍,由於大多不懂軍事,加上文臣多半自傲,看不起被他們認為粗鄙的武人,所以很難跟兵士打成一片,斷絕了文臣謀反的可能。
而武官雖有統軍之才,但無兵權,將不知兵,兵不知將,所以也不可能收買人心,很難造反,因此不論是北宋還是南宋,都極少發生軍中譁變叛亂。
就算是苗劉之變,也是佔了金人南侵的便宜。為了保住自己的帝位,趙構不得已重用宗澤、岳飛、韓世忠、張俊、劉琦等一干武將,終於使得武將能夠掌握兵權,這也給了苗劉二人兵變的機會。
由於苗劉之變的影響,隨後趙構開始對武將統兵產生擔憂,隨後的對金求和,剝奪軍權一舉,多少都有苗劉之變的原因。
即使如今秦檜勢大,手中掌握了臨安城中三衙的兵權,可三衙雖然有兵,但卻無調兵之權,全靠他手中還握有樞密院這一大宋擁有調兵職權的重要機構,將兩者結合,才能夠使得今日三衙兵士封閉城門,肅清街道,把手皇宮。
正是這個緣故,像吳罡這樣的三衙副都指揮使根本不能保證手下的兵士有多少是真心替其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