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起的集約型手工製造業,在北直隸各地興起的大工,將北直隸、遼東、河南、山東、山西等地的流民逐步聚攏起來,這無疑給各地減輕了很大壓力,甚至還減輕了可能民變的隱患。
“這些卿家就無需擔心了。”
朱由校微微一笑道:“不說別的,單是造幣清吏司鑄造的新幣,在少府涉足的這些領域流通起來,讓與之有牽扯的群體持有新幣,擠給少府所轄諸院的財政扶持就夠用,甚至還能拿出來不少。”
“少府所轄諸院的作用,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彰顯出來,賠本的買賣朕從來不做,所以卿家無需有心理負擔,做好本職就行了。”
“臣明白了。”
徐光啟當即作揖拜道。
眼下的朱由校,頗有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派,一個鑄幣稅,一個對外賺銀,一個對內抄家,圍繞內帑這一核心運轉,要說沒有壓力是假的,不過朱由校會轉移壓力,將這些壓力轉到手底下的人,誰負責的領域就多上心。
總而言之,朱由校在大明發起的變革與發展,不能因為缺銀子,缺糧食,而陷入到停滯不前,甚至是崩盤的局面。
外朝有司多養些廢物,就養活些吧,畢竟將他們集中在中樞朝堂,總好過叫他們分散大明各地搞事情,但是朱由校重啟或特設的有司,絕不允許有廢物,大明可經受不起任何一次失敗,失敗一次就可能萬劫不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