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被新堤壩擋住,滿滿積蓄成了一個巨大的湖泊。
梁心銘命名為潛山湖。
這是個人造湖,有些像她前世的千島湖。不過,潛山湖淹沒的山峰數量不多,只有幾十個,形成了幾十個島嶼。梁心銘稱之為“潛山湖”,意思是潛伏在水底的山。
接著,她便上書請求賑災,書雲:潛縣遭受大災,淹沒良田山巒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災情慘不忍睹……
寫的有些誇張,其實也沒那麼嚴重啦。
最起碼沒淹死人,因為事先她就安排百姓分批撤離,有計劃、有預謀地利用這次水災興建了個大水庫。至於百姓的窮困潦倒,不是本次水災造成的,沒發大水之前就存在了,現在被她拿來當請求賑災救濟的藉口了。
然後,梁心銘便和趙子儀火速趕去六安府,請求援助,去的時候,帶上了靖康帝賞給她的那方龍紋端硯。
六安知府姓陶,腆胸凸肚、趾高氣揚,不等梁心銘回稟完災情,便打斷她的話,說六安治下不止一個縣受災,他都沒處要援助呢,哪裡管得了小小的潛縣!
梁心銘便掏出龍紋硯臺,當著陶知府的面研墨,寫上奏文書,請陶知府簽名,說她要去徽州府找巡撫大人,再透過巡撫大人上奏朝廷,請求朝廷賑災。
她不經意間就提到皇帝對她的厚望、臨別時和她下棋、殷切囑咐,然後黯然說自己辜負了皇恩……
陶知府看著龍紋硯臺,神情惶恐,如見天顏。
他反覆打量梁心銘,衡量這個狀元郎的潛在價值,到底是理她呢還是理她呢?最後,陶知府決定穩妥些,先安排三千石糧食給梁心銘,意思意思。若梁心銘沒吹牛,他可就押對了寶;若是梁心銘吹牛,他再收拾她不遲。
第221章 俊俏的父母官
能從鐵公雞身上拔根毛,梁心銘心滿意足了。
告別陶知府,她繼續趕路,去徽州府要賑災糧。
陶知府見她如此有底氣,對她的信心大增,親自送她出城,並讓她放心,三千石糧食一粒不少送去潛縣。
時隔一年,梁心銘“衣錦還鄉”其實是走投無路、狼狽求助又回到徽州府。
同樣是要救濟,對林巡撫可要下猛藥、重藥。
她先去林巡撫家拜訪,奉上了董貴妃賞賜給惠孃的胭脂水粉、錦緞,給林夫人和姑娘們,說別的她也拿不出手。
當然,龍紋硯臺也是一定要拿出來的,寫奏章上表朝廷嘛,並再次提及皇上對她的“厚望”;提到蘇宰相和座師崔淵崔大人;她還提到座師王安泰破了兩樁案子,升為刑部侍郎,並悄悄告訴林巡撫,王亨將不日到徽州巡查……
林巡撫政治嗅覺比陶知府敏銳多了,十分看好梁心銘。
林巡撫將她的奏摺連同自己的奏摺一併派人送往京城,請求賑災,然時間不等人,百姓要緊,所以他先預撥了五萬兩銀子給梁心銘,讓她火速回去賑災。
就這樣,梁心銘拎著第一桶金回來了!
這只是眼前利益,她必須要做長遠規劃,把潛山湖連同周邊地區打造成“魚米之鄉”。
她派了人去六安府買魚苗,幾日之內,魚販子源源不斷地湧向潛縣;她還派人去買優質糧種,分給有經驗的老農試驗耕種,想提高畝產;她還引進推廣農業機械……
同時,她分撥一部分款項給受災百姓蓋造房屋,令他們墾荒置地、努力建設新家園……
銀子真不經花!
五萬銀子眼看就沒了。
潛縣的百姓眼睜睜地看著俊美的新縣令“胡作非為”,淹沒了田地和山林,造成了白茫茫一個大湖;然後,糧食來了;再然後,銀子來了;有了銀子,魚來了,又是買糧又是蓋房子試驗良種……就跟變戲法一樣!
潛縣轟然炸開了。
老百姓迅速認識了新縣令。
他們的縣令俊呀!
他們的縣令能啊!
他們的縣令善啊!
他們的縣令狠啊
怎麼狠,稍後再說。
本來呢,這監督放魚和蓋房的事,不用梁心銘親自盯著。可是官場上有句話叫做“任你官清如水,怎敵吏滑如油”,她把事情安排下去,某天讓卿陌偷偷過來監察,發現底下人居然中飽私囊。她大怒,到處都要用銀子,她還不夠花呢,居然挖她的牆角!於是,當場撤換了一批人。
所以,這幾天她都親自在這監督。
梁心銘坐在樹下,眯起眼睛正打盹,耳畔傳來一聲喚“大人”。她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