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上眼。這幾個花樣子卻是梁解元親手畫的,且是為妻子畫的,既清雅又體面還滿含深情。
果然,這一招合了橘彩二女的心意。
兩人像得了重賞似的,謝了又謝;又打著王亨的名頭,去廚房拿了許多點心吃食和果子等,包好了送給李惠娘,說是給梁姑娘帶在路上吃的;又親熱地送她們到大門口。
橘彩道:“梁解元是我們大爺的門生,以後兩家也是要常來往的。梁奶奶不定哪天還來王家做客……”
李惠娘道:“那是。有機會我們肯定要來的。”
梁心銘想:就算沒機會,找機會也要回來!
出了別苑,梁心銘看向河邊,一八角亭靜靜佇立在前方,匾額上“馨香亭”三個字,筆鋒稚嫩,她太熟悉了。
她的心微微一痛。
眼前景緻,物是人非!
洪飛催她,她狠心轉身。
當下,眾人上了船,從水路轉向湖州,再從湖州景江逆流而上,先水路後陸路,向西北京城進發。
梁心銘對明年的春闈很重視,絲毫不敢報僥倖心理。
從古至今,考試這個東西,有才的人未必能考上;考上的人也未必就一定比別人有才,竅門多著呢。
第35章 又見玉鴛鴦
在途中,她虛心向洪飛討教,又問朝廷人事、可能擔任本次會試主考官的人有哪些,以及他們的脾氣喜好等等。
洪飛見她謙遜好學,也樂意指點她。
經過交談,洪飛發現梁心銘的才學比自己有過之而無不及,卻並不自傲,洪飛大為讚賞,覺得她為人踏實,加上都是年輕人,一來二去的,就像朋友一樣相處起來。
李惠娘極有眼色,每日親自伺候茶飯,因周大人暈船,她變著法兒地做各種可口開胃的飲食孝敬。
這讓周大人和洪飛都很滿意,贊她賢惠。
等周大人暈船症狀減輕後,也常出來,為梁心銘講解歷次科舉見聞、評論文章和政事。
周大人道:“明年春闈,主考官不是禮部尚書崔大人,便是翰林學士李揚李大人。崔尚書喜愛老成持重的文風。新帝登基那年,朝廷開恩科,一舉子名叫張望,詩文書法都好,在鄉試中也是得了解元,人人都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