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得空會去。”
靖康帝認為,忠義侯一定知道些什麼秘密,而且是與先帝有關的,只是身為臣子不便妄議皇家事,故而才提點他去找張太妃尋求真相,他謹記在心了。
接下來,君臣繼續商量。
接著,靖康帝又傳左相蘇相和兵部尚書馬亮進宮,就安國使團進京、靖國公押運往江南的軍火被劫等事磋商。
一直忙到天黑,吳貴人派人來請皇上去永福宮用晚膳。吳貴人順利產下皇子,是個很健康的孩子,靖康帝龍心大悅,徹底饒恕了她。不過,吳貴人還是吳貴人,位分沒有升,就算是將功抵罪了。最近,他常去永福宮看四皇子。
今天不成了,靖康帝道:“告訴貴人不必等了。”
來人得了吩咐,回去覆命。
吳貴人雖然沒有升位分,但有四皇子在手,自覺有了底氣,前途光明起來,也有了鬥志,聽說皇上忙得不能來用晚膳,她當然要打聽緣故,可惜卻沒打聽出來。
這邊,靖康帝忽然想起方無適的話,記起要去探望張太妃,只是現在太晚了,只得另尋時機。
次日早朝,乾元殿內。
靖康帝頒發一系列聖旨。
第一道聖旨:梁心銘修路、尋寶藏、連續殲滅反賊精銳,功勞卓著,擢升為京都知府。潛縣湯主簿擢升為縣令。徽湖路工程由梁心銘指派,移交給熟悉妥當的人。
沒有提樑心銘的進京期限。
第二道聖旨:令西大營姜偉福率五萬兵馬,護送傳旨侍去徽州,謹防反賊掀起內戰,佔領江南。
又令兵部尚書安排一切軍需後備給養;令戶部尚書足額撥付錢糧,配合兵部;令工部尚書調撥武器軍火,負責修整官道、橋樑,務必保持道路通暢;令刑部尚書通告沿途各州府加強地方治安……六部全力運轉配合。
第三道聖旨:反賊蔡永拿住李京偷情的把柄,脅迫李京殺害白英、偷盜水泥技術,並誣告梁心銘,即刻抓捕歸案,交由刑部審問;查封京郊水泥廠,等結案後開工。
第四道聖旨:孟清泉私戀王亨,為嫁王亨,不知廉恥不擇手段,以左手偽造並調換王亨和妻子林馨兒的書信,離間他夫妻感情,殘害林馨兒性命,心性歹毒。劣性不可救藥,死前還與反賊勾結,留下偽書陷害王亨。令刑部重審此案,傳翰林院諸位鴻儒鑑定其筆跡。審定後,勒令孟家將其驅逐出族,再挖墳鞭屍,以警示閨閣內宅。
……
一道又一道聖旨,讓朝臣們應接不暇,最讓他們震動的是三品京都知府梁心銘。梁心銘這升遷的速度,比王亨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她比王亨升刑部侍郎時的年紀還小,是大靖史上最年輕的正三品官。
第575章 皇上,梁心銘是女人!
有些人掂量回味這其中的關係,心下拐幾道彎。
比如吏部尚書吳就在想:他是吏部尚書,主管大靖官員考評、升遷和貶黜,然梁心銘擢升京都知府,潛縣湯主簿升縣令,錢庸貶黜等,他竟一概不知。
當時他心裡就不痛快了。
他自不會當面指責皇帝,只是委婉奏道:“皇上,梁心銘有功當賞,然謀反案尚未查清,再者梁心銘又奉旨修路,此時不宜擢升調動,恐對工程不利。不如等這謀反案審定後,再一併論功行賞,再行擢升。”
這番話也算合情合理。
靖康帝不悅道:“朕擢升他,自有用意。”
他就是因為反賊猖獗,才調梁心銘進京的;若只為升官,就在徽州當地做知府不好嗎,何必弄到京城來。
吳沒再說話,但明顯不服。
這時高御史出列,奏道:“皇上不能擢升梁心銘!他被人控告女扮男裝、擾亂科舉,此事尚未查清。”
靖康帝喝道:“怎麼沒查清?無憑無據的誣告,難道也要信?這件事是孟遠翔父女控告的,他們父女一個瀆職貪贓、草菅人命,一個心性歹毒謀害人命,並與反賊勾結,你要為他們出頭控告梁心銘?你是何居心?”
高御史一哆嗦,忙跪下道:“微臣並非替孟家父女控告梁心銘,而是近日聽到街頭流言……”
王諫不等他說完,便嗔目打斷他:“高御史,你身為朝廷御史,聽見百姓街頭巷議,也拿到朝堂上來當件事奏報,你把這金鑾殿當成什麼地方了?”
高御史轉臉冷笑道:“王大人害怕了?身為御史,風聞奏事,監察百官,本就是我等的職責。本官聽見街頭議論紛紛,如何不能向皇上奏報?”
靖康帝疑惑問:“街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