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列各中隊的間隙後邊,是第二列的各中隊,後備兵部署在最後。戰時,這種軍陣靈活機動,它可以按照戰場需求,變換不同隊形,實用性和機動性強。
秦國也有軍陣,秦陣前方是手持弓弩、揹負箭囊的步兵,步兵之後是由四匹馬拉的戰車和手持各種長兵器計程車兵組成的近戰部隊,秦軍陣的兩翼為弩兵和騎兵,後衛部隊也是弩兵。這樣的軍陣,遠、近的攻防能力都很強,敵人尚在遠處時,弓弩兵便可放箭,大量殺傷敵軍士兵,特別是弩,其發射的箭射程較遠、穿透力極強;當敵人衝近時,手持各種長兵器的秦軍士兵可以隨著戰車一起衝入敵陣,打亂敵軍陣腳,破壞敵軍陣型。這樣的軍陣,頗具東方的軍事智慧。
在武器裝備上,秦隊一直都以青銅兵器為主,而古羅馬軍隊則很早便使用鐵製兵器,貌似秦軍的武器裝備要差於古羅馬軍團,但其實不然。在青銅時代,能否鑄造出好武器取決於冶煉青銅時的銅錫比例,如果錫加的過少,武器就會太軟;錫加的過多,武器雖然會硬,但容易折斷。秦人掌握了冶煉青銅兵器的較好的銅錫比例,這使其兵器在具備較強硬度的同時又有很好的韌性,效能不在當時羅馬軍團的鐵製兵器之下。
此外,秦軍還擁有古羅馬軍團所沒有的遠射武器一一弩。
秦朝的弩,製作精良,大型的弩,必須使用腳蹬,藉助全身力量才能上弦,可見其擊發時動能之大。秦朝的大型弩射程可達800米,小型弩射程也有150米。不僅如此,秦軍的弩,還裝上了世界上最早的遠端武器瞄準具一一“望山”,“望山”的裝備,使秦弩擁有了遠端精準打擊的能力。
此外,秦軍的武器裝備還高度標準化,秦軍的很多武器裝備的同一種零件都可以互換,可見其兵器製造的標準化程度之高。也許這種“標準化”從現在的眼光看來,是十分粗糙和初級的,但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能實現這樣的“標準化”卻是一件很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
透過這些比較,可以發現:秦隊和古羅馬軍隊在兵源的組成結構上大不相同,古羅馬軍隊兵源單一,就是古羅馬公民,而秦軍的兵源除了國民以外,還有奴隸和罪犯。
古羅馬公民對國家的忠誠是不言而喻的,由此組成的古羅馬軍隊也是一支高度忠誠於國家的軍隊,這也是其戰鬥力強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秦軍由於軍隊組成成分複雜,其對秦國的忠誠度不及古羅馬軍隊,但由於利益的驅使和嚴刑的威懾,秦軍在戰場上同樣很強悍。
再比較雙方的武器裝備,古羅馬軍隊使用鐵製武器,這比使用青銅兵器的秦軍要先進,但秦國的青銅兵器製作精良,且高度標準化,實際作戰效能應與當時的鐵製兵器旗鼓相當,這也是秦軍能夠征服使用鐵兵器的山東六國的原因之一。
此外,秦軍還擁有精準的遠射武器一一弩,這無疑使其有了遠端精確打擊的能力,而這,正是古羅馬軍隊所缺乏的。
在軍事訓練上,古羅馬兵團與秦隊的訓練都相當嚴格,但秦國戰時從國中緊急徵募計程車兵,其軍事訓練就比不上古羅馬兵團計程車兵了。
在軍陣方面,古羅馬兵團的陣型既整齊劃一,又靈活多變,十分適應地中海地區的戰場需求;秦陣機動性強,戰車與步兵的配合十分完美,往往能衝破敵人的陣型,而大量的弓兵和弩兵射出的密集的箭雨又能讓敵人在遠處便傷亡慘重。
相比之下,古羅馬兵團雖有精悍的西班牙短劍和威力巨大的重投槍,但短劍攻擊距離短,難以抵禦狂奔而來的戰車,而投槍的射程僅有數十米,遠不及弓和弩。
由此看來,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秦軍與古羅馬軍團各有所長,但從總體上看,秦軍要勝古羅馬一籌。從某種角度上看,這個結論是成立的,至少擁眾百萬的秦軍在人數上就遠遠地超過了古羅馬兵團。
但事情遠不是那麼簡單,除了機械地比較兩軍的實力以外,還要遵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如果從這個角度上看,那麼,秦軍與古羅馬兵團都曾經是適應當時當地具體情況的成功者,這兩支軍隊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成功的軍隊。
不過曾經的輝煌早已經成了過眼雲煙,眼下拜占庭帝國無論作出什麼選擇,他們所要面臨的巨大危機,都是不可避免的。
如今利奧三世所能期盼的,就是阿拉伯人能夠擋住大唐帝國的進攻,最好能讓這場戰爭無休止的進行下去,就像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一樣,打個幾十年才好。
#¥#¥#¥#¥#¥#¥#¥#¥#¥#¥#¥#¥#¥#
利奧三世在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