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將武郡侯府那群兒孫給遺忘在了腦後,凡是和他老人家相駁的,都是不肖子孫。而在靖王府,雖也有妻妾爭鋒的時候,但靖王爺對尊卑分的十分清楚,妻子和妾氏從不是平等的。因此在大面上,靖王府是十分平和的,不會出現“寵妾滅妻”,鬧得家中雞犬不寧的狀況。阿常此前也有意無意的將弟妹隔離開來,不叫他們察覺的太多,自然而然的,梁偲和美玉更多感受到的是靖王爺的灑脫大氣,以及陳氏的淡然沉穩,又或者韓側妃的爽朗明麗。美玉因為是女孩子,對陳氏的印象更深刻些,處事時便會不自覺側重於“多看多想”,而梁偲則更爽氣利落,畢竟他的父兄都不是拖泥帶水的人。
所以面對哥哥的吩咐,梁偲不假思索的應承了,絲毫沒有推脫。其實只要把話跟他說明白了就成,那些拐彎抹角的話他反而覺得難以理解,也根本不會去猜測旁人是否話裡有話。
敲定了人選,阿常便開始一點點的將陳氏留下的店鋪中的人慢慢換掉。李大個莊子上的人大都是堪用的,自然是不二人選。錦甯也將魏紫和姚黃從莊子上召來住了兩天,將計劃說給她們知曉了。
至於店中原先的老人,願意離開的管事們可以給他們一筆銀子,還想繼續撈好處的,直接發賣掉,阿常可從不怕得罪人的。
倒是莊子沒有必要那麼麻煩,只要魏紫看的仔細些,不怕他們偷奸耍滑。
437。欺壓
一時間,在靖王妃鋪子裡做事,原先隸屬於陳家的那些老人怨聲載道,甚至有些漲著資格老、家裡人在主子跟前還算有積分臉面的,徑自告到了老主子那裡。
只是陳家哪裡肯替一群奴僕出頭去為難自己的外孫?女兒沒了,陳老夫人臥床月餘不起,陳老大人雖然不曾說什麼,但到底還是心痛這個女兒的。他們夫妻兩,有二子一女,兒子也就罷了,該怎麼樣還怎麼養,唯獨對這個女兒是從小寵溺的。他膝下不是沒有別的女兒,但總不如這個嫡出的討他喜歡——女兒聰明伶俐,除了驕縱一些,沒什麼太大的毛病,大不了以後替她找個得敬著她的夫婿就是。只是沒想到,會出那樣一樁事,讓整個陳家淪為笑柄。
那時陳老大人也是氣的狠了,才放出話去要和她斷絕父女關係。然而即便如此,他也從沒想過要在嫁妝上虧待她——她嫁的是王爺,更需要銀錢打點,因此夫妻兩手上拿的出手好一點的鋪面幾乎都給了女兒做陪嫁,莊子亦是如此。
他的兒子們倒是沒有怨言,都是讀書人出身,陳家的家教又極嚴厲,對身外之物不那麼看重。再說是給自己的小妹,又不是給了外人。不過媳婦們可不那麼想,這些年來,沒少因為這個,和她們的婆婆鬧彆扭,只是礙於長輩和夫君的顏面,不會做到明面上罷了。
但隨著陳氏的出嫁,事成定居,她們再有微詞也無可奈何,漸漸也就不再提及。只是她們始終不待見陳氏這個小姑,而陳氏也極少回孃家,便好像有意無意的忘了這個人似的。
可那也僅僅是“好像”罷了,血濃於水,不提起不代表她真的不存在。
陳氏過身之後,因為陳老夫人傷心過度,陳家著實忙碌了一段日子。誰也沒想著去記掛別的東西了,這回要不是阿常做的動作太大,讓那些陳府老僕實在無法了,也不會捅到這兒來。
一時間,陳家吵成了一鍋粥。幾個不堪大用的庶子,自然是覺得不應該。從前是姐妹的陪嫁也就算了,可如今卻要做什麼善堂,拿陳家的銀子給外人博名聲,他們自然不樂意。要做也該是陳家人做這個事,怎麼能把他們撇到一邊?陳氏的兩個嫡親哥哥倒是無所謂,妹妹沒了,嫁妝自然是外甥的,他們想的很清楚。雖然也有些動心,但如果真的去鬧,對他們卻沒什麼好處。一來靖王府他們得罪不起,二來,於讀書人的清名也有礙。因此乾脆的置身事外,也不許自己的媳婦去鬧騰,他們是有氣節的人,哪裡能為了這些黃白之物便失了身份?
陳老大人看著自己那些不爭氣的子子孫孫,著實惱恨,狠狠的將鬧騰的最歡的幾個不肖子孫罰了一頓,把那些來告狀的老人也打發走了——既然已經跟著陪嫁了,就不能算是陳府的人了,不好好伺候正經主子,跑來他這裡發牢騷,這是他們該做的事情?
當然,外孫的處理方式也的確太過了些,但他一直覺得,梁樂祥是個很有分寸的孩子。他這樣大的動作,一定是因為抓住了什麼弊端,否則好端端的,為什麼要他們全都走路?
萬事都該事出有因,陳老大人是迂腐些,但迂腐有迂腐的好處,他不認為自己這樣想有什麼不對。
對自家外公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