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女子吃痛呻吟的聲音,能夠比較清晰地表達出她正在挨板子的受罰過程,而這女子的聲音,葉諾諾是十分熟悉的,因而她很快就能猜出,那女子正在為何事受罰。
——————
ps:如果一定要排一下輩分,順序是這樣的,莫葉(第三代)——葉正名(第二代)———葉道榮(第一代),其中,第一代讀者們可以不用記,因為莫葉的外祖父不會多寫,這個在文中是已經逝世的角色,連一下劇情的串場作用。至於葉正名,這個戲份略多,但大家應該很熟悉了。總體關係就是這樣了。
(818)、無畏無償青川王
…
雁山憑其高,是青川流域重巒疊嶂中的翹首。山中多見鬼斧神鑿似的怪石群,林密如織,荊棘縱橫。從半山腰開始,地氣極重,常年氤氳著形如雲實似霧的淡白水汽。在宛若天柱般的雁山,春來秋往的雁群經過時,常成群在那峭崖上作片刻停歇,隨後振翅齊飛時,浩浩蕩蕩宛若天景,雁山因而得名。
青川流域因山多水豐,即便不擴耕大面積的田地,其自身的野生物產也極為豐富。幾十年前,這一代百姓的生活來源,大多都是半農半獵,而捕獵地點又以雁山最險、最貴。
登上雁山的路很難走,有時待過了農忙,獵戶們上山時就會發現,原來好不容易走出來的路已然被瘋狂生長的荊條與灌木掩去痕跡。沒有明晰的路徑,要登山會耗去更多時間,而且不慎踏入懸崖的風險也更大。但如果能登上雁山半腰處,獵殺大雁這活兒就會變得很容易。
大雁喜高飛,能站在平地上射下雁來的獵戶,若非天資過人,那便是特意苦練過十年以上臂力和準心的老獵戶。青川流域的獵戶,多半還是耕農出身,沒有這麼好的身手,但他們偶爾也能獵得大雁,到集市上賣個好價錢,全仰仗於雁山之高。
只要登上去,尋常獵戶便等於站在了巨人肩頭。臂力不夠、弓箭不佳,對於獵雁之事,都不再是大的困擾。青川流域的獵戶們,有一年經驗以上的,大多都在雁山有過一次獵雁經驗,這也算是青川流域,憑天地靈氣,賜予當地百姓獨一份的優待吧!
但像這樣全民獵雁的地方生活特色,卻在八年前突然消失得乾乾淨淨。
一個人要養成某種習慣,大約只需要幾個月。而一個地域要形成某種風尚,無論是醜是善。最少也得幾十年光景,同理,要消抹掉這種全民習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流寇禍亂川州。已不是十幾年光景能概括的事情了,但使得散遊在雁山上的獵戶盡數消失的原因,只在八年前青川王城正式動工開建的那一天。
早些年前朝川州軍還未解散時,青川流域的流寇時不時大行搶掠之事,但總體而言,流寇群只是零散的幾個寨子、幫會之類的,趁朝局動亂皇帝沒空管他們這邊時發點橫財。而當川州軍突然在一夜之間不明原因的解散,青川流域的匪寇沒了最後一道束縛,眾匪寨在短暫時間裡的互相傾軋過後,便漸漸聚攏成一股頗為強硬的勢力。
把持著這股勢力的。是一個姓魏的中年男人。
匪首魏無償在或利誘招攬、或強霸侵佔青川流域二十多個寨子之後,將這些寨子裡的流匪重新編整,並自號“青川王”,以己為領首。八年前,青川王又不知以何種途徑。收買了南昭一名不世出的土木工程大師,開始在雁山下的獵雁坡裂土鑿石,修築高城。
魏無償自封青川王,他要修的城池,自然得稱為王城。而在花了三年時間,王城初步完工時,魏無償又憑自己私立的威名為倚仗。將王城四周百里以內的地域劃分出來,賜名青都。他的身份,儼然上升至與皇帝比肩的位置。
魏無償此人,拋開他搶匪的身份和為禍鄉里的惡劣行跡,客觀說來,還是頗有幾分能耐的。
且不說他軟硬兼用。成功佔了那麼多同道的寨子,就說他這擰麻繩攬勢力、以及修城池囤積實力的諸多作為,同為匪首,他的覺悟就比他的同行不知要高出多少階。…
匪類有的習性,魏無償都有。除了淫,燒殺搶掠他不知做了多少。青川流域山多路少,不止一處匪寨還儲存著最原始的聲威形態,不論智謀,只論功績,這功績當然都是靠搶來的。
但魏無償雖然身為其中一員,卻很早就有屬於自己的、截然不同於旁人的計劃。
————
————
葉諾諾完全料想不到,今天與父親的一席談話,會出現這麼多的轉折。
第一,父親並沒有如他說的氣話那般,將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