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孩子。於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一拍即合。對待孩子方面,父母一定要有一個統一的觀念和原則,否則不但容易發生矛盾,更容易造成孩子無所適從。
我是從99年開始接觸早期教育的,並開辦了一家早教機構。見識和閱讀了大量先進的早教知識,讓我對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們對孩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我想最終的目的,就是讓他順利地融入社會,做一個快樂,健康,積極向上,有責任心,能擔當的普通人。而不是簡單地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考上一所好大學,早早成為神童或是人格不全的“成功者”。
明確這一點,我對兒子的教育也基本採取開放和寬鬆的策略,重點培養他獨立,自信,勇敢的男人氣概,這在比較封閉的國內,在應試教育為主的今天,或多或少是有一些異類,也被身邊不少朋友批評過,說這種個性化的*式教育並不適合國內的發展,尤其我給孩子的自由空間太多,被認為過於嬌慣了孩子。
風風從出生起至今一直是我們親手帶大的,我沒有麻煩父母們,不僅是出於怕他們辛苦,也是怕大家的教育方式出現不同,反而會影響了孩子的成長。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有點嬌縱的痕跡,要不就是好吃懶做,要不就是任性霸道。相比起來,一直是我們自己帶大的風風,在性格和脾氣方面明顯強多了,自理能力也好了很多。
經常看到有的媽媽剛打算要求孩子,就有奶奶忙著把孩子護起來,說,孩子還小,要求他那麼多幹嘛呢?長大了再教也不遲啊!有的孩子快上小學了還不會繫鞋帶,吃飯還要老人們追著喂,我一直懷疑這樣的孩子將來能有多少作為。中國的高考狀元在美國各大學遭拒,為什麼呢?還不是因為在人家眼裡,這些孩子都是一些高分低能的小怪物?
大的方向我們總能保持一致,就算有小的偏差,也會揹著孩子在私下裡進行溝通。一般情況下他管教孩子的時候我很少干涉,而我教育孩子的時候他也很少插嘴,尤其是批評責問孩子的時候,因為沒有可以求助的人,沒有保護傘,一切都很順利和簡便,而他也很乖巧聽話。
在我們家裡,風風不僅是一個小孩子,也是一個家庭的正式成員,他不是附屬品或是小太陽,而是和我們一樣,需要正視,需要尊重。
從一開始,這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就得以執行下來,一直到今天。
嬰兒期的訓練
孕期一直在看早期教育方面的書,知道剖腹產的孩子由於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容易出現很多感統方面的問題,多動症或注意力集中困難等等這些都是感統失調的症狀。為了避免風風將來有這樣的問題,從他出生開始我就對他進行簡單的感統練習。
我每天給他做撫觸,從新生兒期按摩手心腳心開始,到滿月左右的全身撫觸,這樣不但能開發他的末梢神經的敏感性,也能增進母子的親情感。在他那幼嫩肌膚上每一次輕柔的撫摸,我的心裡都充滿了甜蜜,而他也總是一副心滿意足很享受的樣子。
大一點的時候,除了撫觸,我還加上了按摩和肢體練習,抓著他的小手小腳幫他做體操,用長毛巾卷大餅一樣捲起他打滾,把他放在大方巾上和另外一個人打鞦韆一樣前後左右搖擺他。透過這些感統練習,到了幼兒期和少兒期,他雖然很調皮好動,卻始終沒有表現出多動症和感統失調的症狀。他的平衡感比自然分娩的孩子還要好很多,不管是滑板、滑輪還是山地車,他樣樣拿手。
冬天家裡的溫度只有十幾度,我堅持每天晚上把他脫得光光的,把他放在被子上做訓練,他總是情緒愉快地配合,做完之後把他往他的小被子裡一放,他很快就能甜蜜地安然入睡。很多父母都要抱著孩子在房間裡游來蕩去地哄他們入睡,或是讓孩子叼著*才能睡著,我想這可能是從一開始就養成的習慣吧。可能我是一個程式化的人,所以,在養育孩子的時候,難免也會有一些程式化,凡事都喜歡有規律。
早上醒來我總是先給他舒展筋骨,來個全身尤其是雙手雙腳的摩擦,他最喜歡的是走貓步和引體向上,在他沒出滿月的時候,我把他抱著,兩隻腳放在桌子上,他可以條件反射地兩腳交替向前邁步;讓他平躺著,給他兩隻食指,他會緊緊握住,有時力氣大得可以把自己的頭和肩拉起來。這麼做不但增進了彼此的親情,讓他有安全感和愉悅感,寒冷刺激更是讓他很少感冒,身強體壯。整個嬰幼兒期,他幾乎沒生過什麼病,腹洩和發燒也罕有發生。
隨著他一天天長大,我在院子裡很快就出名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