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張小愁原先的美夢都打碎了。
張小愁出來找工作的第一天,偏又在光天化日的街頭,遇上了一個半瘋不癲的露體狂,向她作出不雅的舉措。
那人雖被扭送到警局去,但對張小愁而言,是一次掙扎便來一次打擊,由於打擊太大、太多,使她感覺到:只要不掙扎便活不下去。
如此,掙扎便不是勉力而為的事了,而是生存的必需。
經過這一件亭之後,張小愁對男女之間的事反而能夠正視,以往那一種“骯髒”“不潔”的感覺,倒是遂漸地消失了。
有些人遇到一點小挫,可能會很沮喪;變得退縮;但當遇上重大打擊,而且只要不接受這次打擊便無法生存下去的時候,反而能夠去面對這些打擊,並予以反擊。
張小愁就是這種人。
私底下,她認為蔡四幸也是這種人。
與蔡四幸相識之後,那是她最快樂的日子。
——蔡四幸爽朗、自信、能幹,而且愛她。
“愛她”並且“尊重她”。
這對張小愁而言,是最重要的。
但張小愁並不認為蔡四幸一生都是幸運和幸福的。
她覺得蔡四幸也壯志未酬,憂鬱難伸。
——蔡四幸其實胸懷大志,很想為民族文化做點事,但處身在這樣的一個缺乏天時地利人和的環境裡,他又能做些什麼?
——蔡四幸其實也很有文才,可是他性子大過拗執,而且才華過於眩目,致使文壇前輩都不肯栽培他,而年輕一輩又模仿了他辛辛苦昔建立的文體,加以發揮,比他還受編者和讀者的捧場,這一來,他這個“原創者”便被埋沒了。既然從文不受注意,蔡四幸改而習武。
沒想到,在武藝上,他卻一帆風順,成名極早。這也許在古人來說但是“軍功顯蕩”的那一類人吧,或許在八字上是宜武不適文吧,蔡四幸為人所知,反而是他的冒險事業。
對蔡四幸而言,他每次想去發揮志氣上的抱負和文學上的才華,也只是再多遇上一次掙扎一次打擊的命運。
只不過蔡四幸一向部往好處想,自覺幸福罷了。
一個人只要時時認為他自己是幸福的,別人也就容易認同他也是幸福的了。
至少,一個常自覺“人在福中”的人,決不會太過不幸。
張小愁也只是心底裡覺得蔡四幸並不能算是一個“幸福的人”,她也從未對他提起過她的想法,她生怕這些悲觀、消極的想法會影響蔡四幸生命裡的積極取向。
直至那晚……
張小愁才知道蔡四幸有多麼的不幸。
……那天晚上,車子停在荒郊。
白色的女人在黑暗裡掠過。
張小愁驚覺。
蔡四幸卻沒看見。
他出去檢視。
張小愁在車裡,等了許久。
許久……
許久都未見蔡四幸回來。
車子裡的儀器還亮著一盞暗紅的燈。
——亮著一點驚心的寂寞。
車外的燈,還把光亮推開了五六尺。
五六尺以外是模糊飄忽的世界,象陰分陽曉之間的一點昏瞑。
那一點昏瞑後是一片黑暗。
無盡的黑暗像進入了鼓的心臟。
心跳聲擂在自己的聽覺裡,才知道除了疑俱,還有被困的驚恐。
那感覺和她幾次受辱,呼天不應,喚地無門時的感受,竟然非常的近似。
——怎麼辦…
為什麼四幸還不回來。
就在這時候,她忽然覺察在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