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操勞過度,我要回到你身邊;
你的微笑給我最親切的安撫;
我再也不離開那小屋到處漫遊;
天下沒有比家更好的地方。
即便它是這樣普通簡陋。
家,家,甜蜜,甜蜜的家!
天下沒有比家更好的地方,
哦,天下沒有比家更好的地方!
“天下沒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回家,是一種多麼深刻的幸福啊。
在歷史上,有兩個人回家,曾經被司馬遷的史筆濃墨重彩地描寫過。這兩個人回家,都很有意思。一個是項羽,一個是劉邦。
項羽率領十萬江東子弟殺入咸陽,滅掉秦朝並燒了阿房宮以後,他的小農意識和思鄉病就犯了。你想啊,現在天下都是他的了,他可不想獨自一個人樂呵。他要把這一切拿去同他心愛的虞姬分享,他要把這一切拿去在江東父老面前顯擺。不分享不足以顯示他對虞姬的深愛,不顯擺不足以表現他的豪氣和能耐!
於是他就想回家,回到故鄉徐州去稱王稱霸。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他說了一句非常非常著名的話,他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翻譯過來就是說,一個人在外邊發達了不回到故鄉,那就好像一個人穿著錦繡的衣服在夜間行走,有誰知道你發達了?項羽這話一說出來,旁邊就有位智者冷笑了:“聽說楚國人是沐猴而冠,果真是如此啊!”項羽不傻,他聽出來了,知道這個人是罵他,就毫不客氣地把他給煮了。說起來也真是讓人感慨,兒女情長、家鄉觀念太重的項羽因為定都的失策(當然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失策),最後讓劉邦給滅了,只能演出那霸王別姬的悲壯一幕。
劉邦的家鄉觀念就淡薄得很,他是以天下為家。公元前195年,劉邦平定了淮南王英布的反叛之後,回朝途中經過故鄉沛縣,演出了一幕亙古未有的豪舉。《史記》是這樣記載的:高祖還鄉,“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築,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僅憑這一句“大風起兮雲飛揚”,劉邦就不愧為一代雄主。他的那股子豪氣,真是讓人佩服。
劉邦回家的排場,元人睢景臣的散曲《高祖還鄉》有極為傳神幽默的描繪:“紅漆了叉,銀錚了斧,甜瓜苦瓜黃金鍍。明晃晃馬鐙槍尖上挑,白雪雪鵝毛扇上鋪。這幾個喬人物,拿著些不曾見的器仗,穿著些大作怪衣服。”“轅條上都是馬,套頂上不見驢。黃羅傘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