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窮人乍富迫切需要炫耀的心情得到最大滿足。
然而好景不長,這樣美妙的曰子似乎將要有了結束的苗頭,如何能不令他們感到憂愁!
有了這樣一份認知之後,蒙古人再看過往那些唯唯諾諾不敢反抗的漢人,瞧著他們的態度雖然沒有什麼明顯變化,然而在這恭順的態度背後卻似乎隱藏著令他們心悸的冷笑。事到如今蒙古人才驀地發現,他們雖然騎在漢人頭上欺凌了百餘年,可是滲入到骨子裡的畏懼卻始終不曾消褪!
與蒙古人惶惶不安、胡亂猜忌的心情不同,漢人們的心情要輕快得多。雖然眼下的生活境況沒有什麼改變,但他們終於看到了苦苦等待多年的希望曙光!對於江南的戰事訊息,他們比許多蒙古貴人都要了解得清楚詳盡。因為有人透過不同渠道源源不斷將訊息傳遞進大都來,討虜軍的一舉一動,韃子朝廷任何一丁點的失敗,都能在第一時間在他們當中流傳開來。
然而,最令他們津津樂道的,則是楚王殿下的家世族譜與種種非凡事蹟。這些生活在最底層的民眾,大多數目不識丁,但卻有許多都能將楚王殿下的族譜倒背如流。這位殿下是真正從太祖皇帝傳承下來的大宋皇族,未及弱冠之齡麾下便聚集起過百萬悍勇天兵。天佑大宋,據說這位殿下自小便被神仙收養教授本領,為驅逐韃虜光復大宋做準備。據說楚王殿下攻打集慶時,曾有騰雲駕霧的天兵天將降下天雷,直接轟開了集慶城門!
種種傳聞,玄虛無比,這位楚王殿下已經被渲染成一個天神般的人物。然而人們樂得這般傳頌,每天為了生計奔波再勞累,也要強忍著疲勞去那些隱秘的角落裡,聽人講一講楚王殿下又殺掉了多少韃子,攻打下多少城池。每每聽得心旌搖曳,疲累盡消,恨不能即刻投入楚王殿下帳前,同心戮力誅殺韃子。哪怕回到家中深入夢鄉,仍然忍不住發出暢快笑聲,因為看到楚王殿下身披金甲,率領天兵攻破大都!而韃子皇帝和貴人們,則像老鼠一般,倉皇逃竄!
張無忌蹲在一座破舊的佑聖城隍廟裡,瞧著上首一個老翁口沫飛濺講述著楚王殿下的豐功偉績,而在下方一週,則是許多衣衫襤褸之人聚在一起,聽得津津有味。那老者講得光怪陸離,在張無忌聽來,根本沒有半分真實,可人們卻信之不疑,甚至不時有人新增一些更誇張的臆想或是傳聞。
如今大都城中各個角落裡,到處充斥著這樣的言論,到處都有類似的畫面在上演。聽得多了,張無忌甚至都開始懷疑,到底是他親眼見過的那位魔君趙無傷是真的,還是人們口口相傳那位英明神武的楚王殿下是真的?又或者,這兩者本來就由想通之處,只是因為心中根深蒂固的偏見,因此他所看到的魔君只是片面的,而非全部。
苦難可以讓人成長,在大都徒勞奔走這半年來,張無忌的心境不知不覺間發生了很深刻的變化。雖然他自幼命運多舛,遭受寒毒折磨多年,但需要他獨力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卻很少。如今北上營救師伯師叔他們,他需要獨力面對許多問題,他才漸漸察覺到自己過往那些想法的天真和可笑。
若是以往,他聽到這些說辭,必定會嗤之以鼻,將之視為魔君陰險狡詐矇騙民眾的鐵證。可是如今他才明白,想要讓長久苦難生活折磨,心中已存絕望的人再次燃起希望之火,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張無忌尚記得,他剛來大都時,看到這繁華城池中,漢人們活得辛酸無比,行屍走肉一般過活,除了對悲慘生活的麻木,眼中更沒有旁的光彩。可是,僅僅過了半年,人們眼中便流露出許多神彩,哪怕生活並沒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是耳邊已經聽到闊別已久的歡暢笑聲!
原來,許多事情並非僅僅一腔熱血又或者光明正大的心跡就可以成事。半年來辛苦奔走,卻半點眉目都無,便連太師父張三丰都束手無策,益發令張無忌明白,原來世事未必一定會有一個因果,大多都是徒勞無功的。
營救之事困難重重,幾番波折,張無忌才越發認識到,若想事事都做得如魔君那般行雲流水順暢無比是多麼的困難。如今的他,恨不能施盡渾身解數都要救出同門,可是卻偏偏無處著手。名為無忌,實則心中諸多忌諱,做起事來卻又偏偏無計可施。
張無忌甚至每每設想,若是魔君與他易地而處,面臨這種困境,會有怎樣的應對法子?然而這終究是於事無補的胡思亂想而已,魔君在江南聲勢那般煊赫,怎麼肯冒莫大風險北上來出手相助過往的仇敵?
在城隍廟中等待了將近一個時辰,與張無忌約定的那名江湖朋友才姍姍來遲。此人在大都有些門路,兩個月前潛入一位蒙古貴人家中為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