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2 / 4)

小說:贗品太監 作者:保時捷

又不是亡於王事,不算為國捐軀,朝庭自然不會出錢,莫非還要我替他掏腰包不成?”

文世昌低頭沉思了一下之後,說:“恩相,如此我倒是有一個兩全其美之計。”

王書貴責備道:“說呀,在我面前還要擺樣子。”

“令相府裡的人去到馮金剛家,就說是殺害老馮的人打聽清楚了,就是後宮太監潘又安。現在要為老馮報仇,勢必請出高人郭半仙,問問他們知不知曉郭半仙的下落?順便給他家帶去一千兩銀子,以解他家無米之炊。”

“一千兩銀子,你讓我哪裡去找?你知道一個翠花案把我鬧的,小太監挾嫌報復,後媽打兒子暗中使勁,幾乎沒讓傾家蕩產,現在哪裡還有那麼多銀子?一百兩吧!”

“一百兩拿不出手,怎麼說人家也是位總兵將軍,雖然死得不明不白,你我清楚那也是沒於公事,至少五百兩。”文世昌強辯道。

“這樣吧,老文,”王書貴想了想,說,“按說老馮之死也與你指揮不當有關,你也脫不了干係。我出二百兩,你再湊上一百兩,打發了老馮的家人,如何?”

文世昌叫苦道:“不瞞恩相您,我實是沒有那麼多,一大家子人,要吃要喝的,我的四品官職已是十年沒升遷了,皇糧老是那麼幾擔,人口卻是不斷增加,您說我哪裡有錢?”

“算啦算啦,”王書貴擺擺手說,“我還是二百兩,你拿五十兩,湊個二百五的數,這該成了吧?”

文世昌嘆口氣說:“二百五不吉利,我出四十八兩吧!就這樣回去張口,還不知道你弟媳婦怎樣數落我呢?不斷我三天伙食還怪!”

王書貴不耐煩地說:“去吧去吧,等我以後有了銀子,再替你補上,算我借你的行吧?”

因為是事情緊迫,王書貴和文世昌急忙著人提著銀子去說話。馮金剛家人聽說是為老馮報仇的,也沒計較錢多錢少,二百四十八就二百四十八,有一兩總比沒一兩的好,遂收下銀子,而後就如實道出了郭半仙的下落:崆峒山出家為道。

郭半仙和馮金剛是表親,當初馮金剛出頭去殺小太監的時候,老馮曾經找過郭半仙,郭半仙掐指一算說:

“表弟,此事不妥,那個小太監罡氣正旺,東西南北有四駕財神護佑,怕你不是他的對手。”

馮金剛立功心切,不以為然道:“哥哥,有丞相大人做我的後臺,一個鬮人又能奈我何?”

“鬮人雖是鬮人,恐怕是個贗品。表弟聽為兄一句話,自家生命要緊,還是辭了這份差使吧!”

馮金剛嗤笑表哥郭半仙胡言亂語,不聽自去,後果然丟了性命。

崆峒山遠在甘肅平涼,來往路程至少也在五千裡上說話。

郭半仙在山中修道,偶爾也到四處走走,這一日正在洞中打坐,忽聽小童前來報說:

“山下來了三位施主,為首的叫邵萬強,說是當朝太宰王丞相派來的使者,要和師父您說話,見還是不見?不見我就打發他們走了。”

郭半仙低頭沉吟片刻,知道這都是前生劫數,這回不出山也由不了他,因而便說:

“童兒,請他們三人進洞,為師要和他們說話。”

郭半仙原名叫郭道成,自幼去崆峒山白雲觀出家學道,師父看他儀表不凡,道行極深,是個不可多得的道學好苗,因而對他格外器重,授於他五術玄學**,以及老子的《道德真經》等。師父臨昇天彌留之際,曾一再暗囑於他,有一王姓之朝中重臣,切莫與他為敵,否則將後患無窮,壞了自己一世英名。

這位王姓之人,郭道成一直未能悟出是哪個。說是王相,姓雖暗合,但似乎又不盡相同。師父又沒有說出具體名字,朝中姓王的大臣少說也有十數位,到底哪個是呢?既是重臣,必定是舉足輕重的股肱之臣,當今在朝中數得著的除了王丞相,其次就算潘又安了。然而潘又安姓潘又不姓王,肯定與此無關。由此看來,道行再深的高人,也只能是知其一不知其二,潘又安的出身來歷,一個得道高人竟不能測出。

郭半仙也叫瘋道人,其實他即不瘋也不傻,裝瘋賣傻是他的一種手段。到了關鍵時刻,有些話不便明說或是壓根就不想說或是說不出來時,便裝瘋或是裝傻,忽悠東家過關。大凡世外高人,都有這樣手法。郭半仙平時也不裝傻,只是到作法之際才會裝傻。此時更顯得他道法高深,噓得世人皆以為他是真成神了。

不日即到相府,王書貴大開府門,親自出門相迎。接到書房落座,有童兒送上香茗。王書貴細細觀睹這位半仙之體,已是年階六旬之人,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