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軍撤離之後,子成湯也識相的沒有說不是要帶大軍去接其他諸侯之類的無用之語。
一行三人三騎並沒有急著趕回斟鄩,事實上想快也快不起來,畢竟子成湯騎得只是普通的馬,虞青梧和紀成剛也樂得沿途欣賞大夏壯麗山河。
歷經半月有餘,三人終究是趕回了帝都斟鄩,這一路上聽到了一個訊息:曾經的驅魔雙雄之一司空家已經復出,司空當代家主司空飛仙雖未到而立之年,但在虞家隱退而祁家又不出世的情況下,卻獨撐起驅魔之任,短短一個月間便手刃十二頭妖、魔,其中更有一個是幾近大魔的魔頭!有好事者聲稱,司空飛仙在這個時候重回大地,怕是也要像四年前祁家那般向虞家挑戰,奪回驅魔正宗之匾。
一聽到這個言論,不少支援虞家的人開始揣測起自四年前突然回來又突然消失的虞世雄而今到底在哪!四年前他分明說虞家復出,可又為何四年不見蹤影,倒是其子反而入朝為官,這兩年風頭一時無兩,官拜司馬,位及九卿之一。
司空飛仙出世、世人的言論,這些對於虞青梧來說絕不是一個好訊息,照這個勢頭下去,父親虞世雄已死應該瞞不了多久了。雖然他現在有能力撐起虞家,可若父親威名還在的話,多少能震懾一些宵小之輩,讓他有更多的時間為虞家佈局天下。而一旦父親已死的訊息曝光,那他肯定不能像現在這般只顧慮大夏,必須得為虞家分神了。
當然,除了對虞家未來的憂慮之外,他心中還充斥著憤怒。司空飛仙一直窩在東海蓬萊仙閣便罷,如今居然還敢踏足中原!當年若非霽月唇語相激,他早已殺到東海將蓬萊仙閣給翻了,如今司空飛仙來到中原作威作福,不管出於虞家人的身份,還是出於奪妻之恨,他都得去會會這所謂的丰神如玉第二公子!
將子成湯帶進皇宮覲見夏履癸時,夏履癸顯然沒想到虞青梧會將商王世子給帶回來,不過既然帶回來了,他當即向一眾大臣徵求意見,到底該如何處置子成湯,而一眾大臣絕大部分認為既不能殺了成湯,又不能將他放回兗州,最好的處置方法便是將之軟禁起來。
對於這一點,虞青梧並沒有反對,夏履癸當即下令將子成湯送進鈞臺,美名其曰是讓其在大夏體會幾年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實際上卻是將之軟禁!
第二百六十章 傾宮前引黃
鈞臺在三峰山東南,大陵之西,陵上有“啟筮亭,啟享神於大陵之上,即鈞臺也”。有隅水東南流,經陵下,積為坡,坡方十里,稱鈞臺坡。
要說這鈞臺,對於大夏而言確實意義非凡。想當年在大夏之前,人皇一直都是禪讓制,自從虞舜讓帝於禹,而禹百歲時巡狩江南,死於會稽,其子夏啟大饗諸侯於鈞臺,各路諸侯都擁護夏啟為共主,自此公天下演變成而今的家天下。
後歷經三帝至夏相時,九夷之主后羿奪政,再經寒浞逼殺,大夏由此中斷了四十年,直到夏相的伯父太康,也就是大夏第三代君主的遺腹子少康長大後經過十年時間,終於在不惑之年消滅了寒浞勢力,再坐鈞臺而朝諸侯恢復夏朝基業,史稱少康中興。
可以說鈞臺象徵著夏朝的開始,也象徵著夏朝的中興,對夏朝意義非凡。而鈞臺所在之地陽翟,也曾是舊都,位於而今的帝都斟鄩與西邊雍州交界處,把成湯囚於鈞臺,即使成湯逃脫,他想要重回兗州就得穿越大半個夏朝疆土,這難度無異於登天。
當然,為了以防萬一,虞青梧還是命小紅守在鈞臺看守,他相信憑藉小紅的實力,這天下明面上絕沒有幾人能救得走成湯。不光如此,為了時刻監察兗州方面的東向,虞青梧還建議夏履癸命兗州西南方向的一個小國葛國監視兗州,一旦兗州有什麼異動的話,將第一時間傳回訊息。
暫時解決了兗州的事,虞青梧便在帝都留下身外化身處理帝都政事,而本尊則離開帝都,四處搜尋司空飛仙的蹤跡,一旦逮到的話,必將之擊殺當場,以解心頭之恨!
兗州之事告一段落後,一切又恢復到了過往,夏履癸還是隻顧和妺喜以及新招來的各地美人玩樂,朝政之事大多交由虞青梧的分身處理。對此,諸多大臣自然頗多不滿,畢竟虞青梧只是個司馬而已,處理軍事方面的事是份內之事,其餘政事理應太傅和丞相來處理。
為此,淮堅、豢龍等一眾忠臣三番四次的請求覲見,可卻沒有一次得見人皇真顏,再次透過虞青梧而見到夏履癸時,夏履癸卻不管誰說什麼,都無動於衷。大夫豢龍向來忠言直諫,言語間不免有些過激,實在聽不下去的夏履癸直接一腳將他踹出了殿外後,憤然離去。
“大夏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