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透過軍紀來體現的,擊鼓而進,鳴金則退,就是講的這最基本的軍紀軍規。
但如何來強化軍紀卻是一件最麻煩最困難的事情,像尋常士兵,舉刀負盾,持槍舞戈,這種單兵戰術,易學難精,但起碼佔了一個易學,只要在軍官的拳腳和皮鞭之下,農夫都能很快熟悉,也就是程度不同而已,但是要讓這些農夫們形成嚴格的軍紀,擊鼓而進,哪怕前面刀山火海也要前進,鳴金則退,哪怕前方遍地黃金珠玉,也一樣要撤退,要做到這一點,對於農夫們來說就太難了。
按照慣例,這都需要幾場血淋淋的戰事才能讓這些剛從農夫轉化為士兵的泥腿子們稍許明白一些,但江烽告訴楊堪,透過佇列相關動作的訓練,只要捨得吃苦訓練,能夠極大的減輕這些泥腿子們的散漫懶惰,而讓他們最快速度的適應軍紀,學會協同。
軍隊之所以是軍隊而與賊寇有著本質區別,就在於有軍紀約束下的相互配合作戰,最大限度發揮出群體的力量。
為了實驗江烽給自己提出的這幾個建議,楊堪也專門選了兩個營中的四個各方面情況都比較相似的都來做實驗,兩個都計程車兵除了日常訓練外,專門加了江烽提出的佇列訓練,而另外兩個都則按照自己原來在廣勝軍的訓練規範來進行,三個月下來,四個都之間的差別明顯顯現出來了,加入佇列訓練的兩個都明顯在日常規範和士兵士氣上要高出一截,尤其是在他們的協同配合進攻防守時,更是熟練,整齊劃一。
這也讓楊堪和其他幾個營的指揮使們大為驚訝。
明顯的事實總能讓人迅速接受,按照江烽給楊堪的建議,第一軍五營的編制雖然中、前、左、右、後的排序而來,但是要體現出各營士卒訓練努力和軍官的得力,那麼肯定要有對待上的區別,那麼五營之間的對抗演練就是必不可少的,獲勝者不但會在日後士卒增補、武器盔甲的發放上有優先權,甚至在一些諸如術法盔甲和武器乃至一些特製的藥劑上都會優先保證,這個訊息一出來,立即就讓整個第一軍都沸騰起來了。
江烽還建議在每個軍的五營中設立流動紅旗,每十天一小比,每一月一大比,打比勝出者,將獲得流動紅旗,會享受加餐、休假的特殊待遇。
這極大的刺激了各營的軍官士卒,也使得第一軍的五個營中從一開始就處於一種激烈的競爭對抗當中,迫使軍官士卒們都要殫精竭慮的努力來確保自身地位不會被別人奪走。
除了這種對軍紀的訓練外,江烽更給出了一系列的個人體力訓練方式。
在這個時空中軍隊中官兵呈現出十分明顯的區別。
一方面是有著武技基礎的一批軍官,他們大多因為各種原因自小訓練武技,比如江湖門派的傳授,又比如家族中某一個成員在這方面有所涉獵的傳授,又或者自己因為資質稟賦而被人看中傳授,再或者透過其他一些渠道獲得這方面的築基知識,所以在少年期就能開始打好基礎。
在進入成年期後,大多已經進入了鍛體期這個武道最基本的階段,偶爾也有天賦特別出眾者能達到通脈期水準,當然這是指非世家望族出身的這批軍官,他們透過自身努力,與那些自小就有家族武技傳授而進入軍中世家望族子弟一道成為軍中骨幹——軍官。
而絕大多數士卒則是來自市井農村,他們青少年時代從未接觸過武技修行,只是抱著填飽肚皮的想法來加入軍隊,充其量也就有一把蠻力,甚至很多人連這一點都達不到,這也使得他們和軍官階層有了相當大的距離。
誠然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軍官是核心關鍵,但是如果士卒個人素質能力太差,無疑會極大的拖累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尤其是在兩支軍隊其他方面相若時,士兵素質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正因為如此,江烽給出了一系列計程車兵單兵素質訓練方式,其實說白了也就是一些現代最基本的體能培訓方式,諸如武裝負重越野行軍,比如俯臥撐,比如集體抬木慢跑,又比如武裝泅渡,這是江烽能夠想得起來的一些訓練方式了。
應該說江烽給出的這些訓練方式對楊堪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衝擊,他不知道這種看似非常粗陋簡單的訓練方式能夠對這些普通士兵起到多大作用,所以他仍然沿襲了慣例,即選擇了兩個營中的四個都士兵來比較性訓練,一半按照慣有訓練方式,一邊採用江烽提出來的方式。
一個月下來,雙方比較差距尚不明顯,但是按照江烽提議訓練那兩個都的食量明顯要大一截,但是也能看得出來這兩個都士兵的精神面貌和協調配合能力明顯要高於另外兩個都。
而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