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戰而降了。
江烽為此也是專門進行過研究,就是考慮這樣大規模的武將離開,會不會給外敵以可乘之機,比如說蔡州和南陽。
吳國和淮北不用考慮,他們現在自身難保,鄂黃這邊可能性也不大,他們天生就沒有冒險的氣質。
唯一可虞的就是蔡州和南陽。
蔡州都還要好一些,根據情報顯示,蔡州現在已經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潁州上,如果不出意外,蔡州估計很快就要尋機對潁州動手,他們前期的滲透和拉攏工作已經開始動了起來,這種情況下不太可能輕易改弦易轍。
南陽是最危險的。
劉氏在霍丘的伏擊就已經說明了南陽已經把淮右,把江烽列為了大敵,而且他們也在澮州有細作安排,甚至能夠準確的掌握到江烽出行的軌跡。
這相當危險。
不過刺殺和大興刀兵又是兩碼事,江烽不認為在劉家刺殺鎩羽而歸這麼短時間內就敢興兵。
但是為了預防萬一,江烽一行人從壽州返回時並沒有回固始,而是直接到了霍山。
這樣哪怕是南陽和蔡州在固始城裡安排有細作眼線,他們也只知道江烽去了壽州尚未返回,卻不知道江烽一行直接從霍山南下舒州去了雷池。
**************************************
鄧龜年、甘泉和許靜等人都是先行出發到霍山等候,而像丁滿、秦再道、鞠慎、黃安錦等人則是分頭出發,而秦再道更是以野外拉練為名隨著騎兵出城,然後獨自脫隊而來。
江烽一行人到了霍山縣城外匯合,甚至連霍山縣城都沒有進,便徑直南下了。
按照尋常路徑,如果是大部隊南下,就需要繞道廬州的舒城縣西面,然後再進入舒州,不過對於江烽宜興人來說,就無此必要了,直接從霍山南面翻越山嶺,可以直抵舒州城。
無論是鄧龜年還是甘泉,對於翻山越嶺都不是問題,唯一這方面弱了點兒的就是許靜,不過有鞠蕖相助,這也都不是問題。
經過舒州時,江烽也強忍住進城一觀的**,崔尚專門到霍山接著自己進行了彙報。
江烽也是大喜過望,沒想到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讓舒州簽署了盟約,這其實就是一個不平等條約。
這讓江烽下意識的想到了北面的契丹人,原來時空史中契丹人不也就是用這種手段來迫使南方的漢人政權來捐輸納貢,為此壯大了契丹人的實力,也讓契丹人的胃口越來越大。
想到這裡,江烽也越發感覺到自己身上的壓力和緊迫性。
如果真的如王邈所說,契丹人的野心已經隨著自身實力的膨脹越來越露骨的暴露出來了,河朔三鎮現在這等情況也根本無法抵擋契丹人南下的步伐,尤其是像劉守光根本就沒有膽量去撕破臉和契丹人一戰。
這種情況下,恐怕契丹人很快就要從蠶食手段變成鯨吞方式了。
江烽已經要求無聞堂加大力度向北方滲透了。
對契丹人的實力,現在南方各地,甚至像大梁、南陽、蔡州、泰寧這些強藩恐怕都還不太瞭解。
他們對契丹人的瞭解更多的還停留在一二十年前,總還覺得契丹人就是一幫鬼鬼祟祟的土坷垃,但是這些土坷垃已經能夠讓河朔三鎮的盧龍軍和成德軍面對他們的欺凌時不敢撕破臉了。
劉守光不是傻子,為什麼不敢撕破臉,固然與其性格有關,但是更多的恐怕還是他覺察到了自身與契丹人的實力差距了。
江烽也不瞭解,但是他能從各方面分析和感受到契丹人勢力的膨脹速度,契丹人敢支援吐谷渾人挑釁河東大晉,本身就足以說明很多東西了。
他們也還和盧龍軍、成德軍交好,而這兩軍卻是大梁牽制河東的重要力量,契丹人表現出來的強勢和野心,已經唿之慾出了。
這種情況下,如果淮右不盡早建立起針對契丹人的情報體系,日後一旦形勢有變,真正到淮右需要正面應對契丹人時,那就來不及了。
所以他要求無聞堂要適時調整情報收集方向,要把契丹列入未來情報收集的主要方向,其級別甚至不低於蔡州和南陽。(未完待續。。)
第四十一節 夜談,家國天下
看見許靜紅撲撲的面頰和打溼的額際上粘在一起的髮絲,但許靜這一兩日裡仍然堅持著自己步行,江烽也有些憐惜。
從霍山南下到舒州,這一行十餘人,騎馬顯得太過於刺眼,而且對於武者來說,這一趟跋涉,實際上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