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3 / 4)

小說:烽皇 作者:恐龍王

但江烽知道未來淮右要進一步擴張,廬、濠、舒三州就會是首選物件,首先選擇誰,要根據情況而定。

不過這都要建立在淮右軍的準備停當和吳國內亂這兩個條件同時具備的情況下。

吳國內亂江烽暫時無力干預和影響,但是淮右軍自己做好充分準備卻是擺在面前的難題。

隨著淮右軍五個步軍、一個騎軍(組建中)、一個牙軍(組建中)、兩個水軍的格局逐漸形成,如何讓這支軍隊真正成為可以如臂指使、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即勝的雄師,還有太多的準備工作要做。

問題比江烽想象的要複雜得多,困難也比江烽想象的要多得多。

要建立起一支能打仗的軍隊,絕非簡單的招募兵員再發給一干刀槍棍棒咋咋唿唿的訓練一番就能行了,這裡邊門道多了去。

就目前來看,除了楊堪的第一軍算得上是一支可以真正應對各種場面的百戰之師外,其餘四軍,以及牙軍和騎軍,都還欠缺相當火候。

所以在各種物資的保障上,江烽也明確告訴了賀德才,優先保證第一軍,因為這是淮右軍日後應對各種危險場面的關鍵力量。

牙軍的情況略好,但是比起第一軍來,江烽覺得始終差一次真正上規模惡戰苦戰的血火淬鍊。

騎軍的情況和牙軍相似,在規模上始終未能上去,這也是秦再道本著寧缺毋濫的態度造成。

而一旦放開手腳擴充到一個滿編軍,不說戰馬不足,就算是戰馬配足,這種驟然擴編也只會造成戰鬥力的迅速下降,尤其是像騎軍這種“技術性”很強的兵種,除非補充的人員本身就是熟手。

至於淮右軍的第二軍、第三軍、第四軍和第五軍情況就更是參差不齊了。

軍隊編制數量的迅速膨脹帶來的就是戰鬥力難以提升,不斷的被稀釋,結果就是戰鬥力持續下降。

材官所的在各種武器盔甲的整備上也是捉襟見肘了,哪怕是江烽已經把第一期從卡里姆和納辛那裡獲得的錢銀投入到了材官所,讓材官所為擴編的軍隊儘快補充齊備武器盔甲,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

之前對此不太在意的江烽終於意識到了這個時代軍資消耗的巨大,一支軍隊從一建立開始,每天的消耗就是海量的,而要打造成為一直強軍,其投入更是巨大。

拿下壽州並未在短時間內改善自身的財政狀況,相反兩軍水軍和併入澮州軍後的一軍步軍的開銷壓力就壓在了自己身上,再加上新增的第四軍,整個淮右的財政壓力驟然倍增。

可以說除了借貸,淮右當下的財力根本無法支撐起這樣龐大的軍資支出,尤其是後續增加的這幾軍都面臨著從武器盔甲到軍衣鞋襪的各方面全面補充需求。

立即開展財政的整頓已經成了刻不容緩的大事。

江烽雖然是史系出身,但是他對這個時代地方政權的財政收入來源狀況並不太瞭解,除了田賦和商稅之外,他大略知道的也就是一些物資的專營權包稅,比如鹽、酒、鐵等。

但在前期澮州建立之前,區區固始和殷城兩縣,實在談不上什麼財政,更多的還是靠來自大梁、南陽和鄂黃的援助接濟來支撐,當然也包括之前他向鞠蕖兩個舅舅為首的長安胡商的借貸。

不過到了現在,江烽也知道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穩定的財政極為必要了。

無論是援助還是借貸都非長久之計,就算是要借貸,你也要有穩定的償還能力商人才會借給你。

前期的借貸更多的依靠自己武力打出的威名以及把控的光澮兩州之地,才算是贏得了卡里姆和納辛他們的認可,當然畫下的壽州瓷這個餅,也是吸引卡里姆和納辛他們的一大誘因。

包括自己許諾給鄭、管兩家的壽州窯重建事宜,以官府名義的出資其實也就是來自卡里姆和納辛他們的胡商資本。

江烽是真的半文錢也拿不出來了,所以只能如此,當然許給胡商們的好處則是壽州窯八成瓷器均交給卡里姆和納辛他們包銷,剩下的二成則由鄭氏負責。

原本卡里姆和納辛他們是打算全部壟斷包銷的,但是江烽沒有同意。

壟斷就意味著己方就失去了討價還價餘地,甚至他還打算日後還要就這個條件進行談判。

當然現在他還只能依靠卡里姆和納辛他們去開啟關中和西北、西域方面的銷路,而且他也還需要卡里姆他們為他源源不斷的提供戰馬。

獨自坐在書案前,江烽用毛筆寫下了田賦、商稅、專營、窯幾個字,這大概就構成了將來一段時間淮右財政來源的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