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軍,原來的老武寧軍還有一部三個軍則在徐州城中等待匯合,最後定板為十三個軍的新武寧軍。
“都督,不僅僅是郡公,好像還有朝廷的使團,聽說包括朝廷的樞密院同知和公主殿下。”柴永微笑道,也是頗為自豪。
從淮右左軍副兵馬使轉任武寧軍副都督,柴永卻並未有什麼不滿意。
一來隨著郡公大人麾下領地不斷擴張,歸附在郡公麾下的雄才俊彥也越來越多,像平盧鎮軍中,王守信、劉延司以及張君越都有著小天位的實力,就算是王國禧都有著逼近小天位的水準。
當然不是說有武道實力就能獨當一方,但是像王守信、劉延司和張君越都是領兵多年的宿將,連秦漢都對王守信和劉延司頗為佩服。
像朱茂的歸附更是讓人震動,朱茂本人已經是丹中期甚至接近丹後期的強者,比起郡公大人的武道水準都要略強,像朱密和高金忠二人都有著逼近丹中期的實力,比自己都要略勝一籌。
可以說現在郡公麾下是群雄薈萃,具有小天位實力的強者已經有十餘人,在諸藩之中,恐怕除了梁晉之外,就再無任何一個藩閥有如此眾多的武道強者,哪怕是南陽都要遜色一籌。
要知道這不是純粹的武道強者的匯聚,這些武道強者都是能征慣戰的宿將,這才是關鍵。
像長安城裡幾大公卿家族中也能找出十來個小天位強者,但那種純粹的武道高手,單打獨鬥當然沒有問題,但是要決勝千里領軍衝鋒就力有未逮了,否則朝廷軍隊也不會在面對党項鐵騎時屢戰屢敗了。
二來武寧鎮麾下十三軍,也比往日的淮右左軍規模更大,而且下一步還會進一步擴充到十六軍,尤其是馬上可能就會與淄青軍一道參與到中原爭霸之戰中去,想一想都讓人禁不住熱血沸騰。
這也是這一段時間裡王守信與柴永關係急劇走近的主要原因之一,兩個人都迫切的希望能與沙陀人或者蔡州袁氏來較量一番,沙場爭雄才是武將最大的宿命。
“哦?那郡公是不是有意要在朝廷面前展示一下我們武寧軍的風采?”王守信整理了一下盔帽,正色道:“讓兒郎們給吾打起精神來,若是墮了我們武寧軍的威風,吾饒不了他!”
說實話柴永很喜歡王守信這種比較單純的武將心性,不願意摻和太多的政治,這也許是他能迅速獲得郡公大人的信任的一大主因,與這樣的主將搭檔,也更輕鬆自在。
第一百八十一節 使團
當接到從壽州傳過來的訊息稱朝廷使團已經過了光州時,江烽就知道自己恐怕需要南下回徐州了。
讓朝廷使團專門跑一趟青州無疑是不合適的,尤其是使團裡邊不但有瑾公主殿下,還有樞密院同知郭韜。
對這郭韜江烽還是有些瞭解的,算是樞密院的實力派,郭家在關中勢力也不小,比起尉遲家不遑多讓。
雖說現在關中九大公卿家族日益沒落,但是頂著朝廷正朔這個幌子,只要沒有人滅了這個朝廷,它就始終是正朔,在民間的正統地位就無法被取代,這也是各家藩閥對關中有著複雜的心緒的主因。
沒有誰願意年復一年的向關中朝貢,從錢銀到糧食、布帛、鹽鐵、馬匹、藥材,什麼都要,只要你承認朝廷正朔,你就得給,不給,那也就意味著你這個藩閥是沒有去的正式認可的,你想要對治下百姓統治就失去了道義的支援,很容易為鄰居們所乘。
朝廷派出了偌大的使團前來淮右,這是對淮右的看重,對自己的高看,且不說郭韜身份,光是李瑾到來帶來的重要意義也都讓江烽不得不南下了。
好在隨著五鎮的劃分,各鎮都督府組建很順利,無論是朱茂執掌天平鎮,還是劉延司接掌淄青鎮以及王守信執掌武寧鎮,這幾個很可能在最短時間內就要介入中原戰事,雖然江烽到現在都還沒完全考慮周全,究竟該以何種方式來介入戰爭。
其實在之前,江烽也考慮過放棄介入,頂多也就是接手曹濮二州,對宋州最好是支援龐元自立,但現在看來龐元恐怕沒有這份心思,而天興左軍也做不到這一點,這種情況下,他就不得不面對宋州可能會被蔡州袁氏所佔的這一威脅了。
宋州對蔡州袁氏很重要,對淮右也很重要,但是對淮右的重要性卻遠不及對袁氏,所以這一點上也讓江烽很糾結。
若是因為宋州而與袁氏開戰,無疑會促使袁氏倒向沙陀人,淮右的局面就會變得更難。
對沙陀人,江烽已然沒有太大的把握,如果再加上一個蔡州袁氏,恐怕本身根基上不牢固的淮右就會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