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腳下,從朱雀大街到興慶宮由西到東一段,也在施工,明年十月,泰山封禪需要經過的道路,都在趕緊施工。
幾處工地同時開工,李巖早已有所安排,把召集來服徭役的帝都百姓化整為零,按裡坊分成組,每組選出一正兩副的組長,指定相關的路段,責任到組,每十日在朱雀大街工程部,彙報一次。
每日還有工部官吏不停地巡查工地,現場解決問題。
已近午時,白晃晃的太陽有了幾分暖意,李巖帶著幾名工部官吏過來巡察工地。瞧見夯築的木板圍合成一塊一塊施工工地,民工們正像螞蟻般忙忙碌碌,將粘土、熟石灰、砂等摻拌在一起,反覆攪合,用蒙鐵皮的獨輪車送到工地,傾翻下來,工地邊放著幾組滑輪組,幾個民工拉動鐵鏈,吊起一塊鐵板,然後手一鬆,五尺見方的鐵板帶著呼嘯砸下,結結實實地將地面夯實平整。
這個可是唐朝的高科技,遠比轆轤組先進,上面有一塊油布罩著,一是遮雨,二是保密,晚上還有人專門看管。
滑輪組要是用於投石機,那是一個恐怖的存在!李巖為了搶工期,也不顧了。
在永穆山莊附近的山谷裡,李巖開了一個石灰窯,悄悄地研究開水泥,就是把石灰石搗成細粉,配合一定量的黏土,摻水後以人工攪和均勻成泥漿。置泥漿於盤上,加熱乾燥。將乾料打擊成塊,然後裝入石灰窯煅燒,燒至石灰石內碳酸氣完全逸出。再將煅燒後的燒塊冷卻打碎磨細,製成水泥。
工藝是這個,腦海中有記憶,可原料比例,煅燒溫度,具體的工藝流程沒有反覆的摸索實驗,能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