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高墨達的玻璃工坊的產品,已經開始供應宮廷。
皇帝李隆基剛從一堆關於河西隴右的奏章對策中抬起頭,此刻眉頭緊鎖,在偏殿內不停地走來走去,苦思良策。
李巖拉了拉杜希望,要他認真聆聽右監門衛大將軍高力士論述河西隴右的局勢。
“吐蕃居住在青藏高原上,攻大唐是居高臨下,直下平川。而大唐反擊吐蕃,卻要仰攻高寒呼吸不暢的青藏高原,行軍作戰十分不便。河隴一帶的軍事地理形勢對吐蕃十分有利。他們隨時從高原下來進行侵擾搶掠。”高力士手中的竹鞭指著那一片彷似高臺一樣的青藏高原。
皇帝李隆基轉過頭來,臉上的憂色更重。
“吐蕃國內,王室和貴族是奴隸主,其餘的人都是屬民。屬民包括平民和奴隸。吐蕃國法嚴整,上下齊心協力,內部較穩固,民風剽悍尚武……”高力士的聲音都帶著焦慮,他沒少看這一類奏章,吐蕃佔了地利人和的優勢,這仗還沒開打,大唐就先輸了三分。
面色凝重,皇帝李隆基聲音沉緩有力:“現在吐蕃的國力處於上升期,早晚是大唐的心腹之患,朕現在是寢食難安。”
李巖也站了起來,拱手奏道:“父皇,兒臣跟駐守甘泉水的吐蕃名將悉諾邏恭祿接觸過,此人不近女色,不愛金銀,為人沉毅有謀,是名勁敵。”
這話聽起來讓人洩氣,難道河西走廊,西域之地早晚都要落入吐蕃之手?眾人心裡如壓了一塊沉甸甸的大石,悶悶的,簡直透不過氣來。
皇帝李隆基忽然笑了,那笑容在陽光下有盛世明君的自信:“巖哥兒,你即將調任河西,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有何良策?”
我既便是腹有良謀,此刻也不能把話說滿了,咱悠著點,李巖恭恭敬敬道:“兒臣覺得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適才兒臣看到撥川郡王莽布支的奏摺,忽有所得。”
皇帝李隆基腦子也明白,一點就醒,莽布支是吐蕃前掌政大臣噶爾欽陵的幼子,噶爾欽陵率吐蕃二十萬餘大軍在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之戰中,大勝唐軍。牢固控制了青海湖地區,但由於噶爾氏家族長期專權,與其他吐蕃貴族產生矛盾,同時也威脅到贊普王權,吐蕃贊普都松芒波結長大後,對噶爾家族進行討伐,噶爾欽陵在青海宗喀地方兵潰自殺,其弟贊婆及幼子莽布支率部眾投降大唐,贊婆受封為輔國大將軍歸德郡王,莽布支先封安國公,後以戰功晉封撥川郡王,十多年過去,這件事幾乎快要被人遺忘了。
可不是嗎?皇帝李隆基狠狠揮了一下拳頭,一下子興奮起來:“扶持莽布支的部眾,分化吐蕃,輔以後勤物資,依巖哥兒所言,在高原的戰略要地,建設軍堡,逐步推進。”
“父皇,隴右的噶爾家族歸附大唐將近二十年,恐怕也被大唐同化不少,彪悍勇武的血性弱了幾分,兒臣請求噶爾家族的部眾中招募十歲至二十歲的男子加入河西軍,經過洗腦同化,整訓成軍後方可使用。這個法子,對西域各小國也能用上,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用這批異族子弟,得等上十年。”李巖面色凝重,拱手奏道。
“為何要等十年?”高力士脫口問道,李巖即將是他女婿,長年征戰在外,他能不心疼嗎?
“大唐與吐蕃長期處於和戰不定的局面,兒臣觀吐蕃用兵,採取的戰略是步步緊逼,穩紮穩打,逐步擴大其佔領區域。一般不會大舉深入大唐境內。他們所佔的是個勢字,所以大唐軍隊偶爾的幾次勝利對扭轉河西局勢的作用不大。邊鎮將帥非十年不能競全功!”李巖抬起頭來,面色沉毅,目光堅定。
有了十年時間,掌握邊鎮的軍政大權,我還不能將西域經營得如鐵桶一般?
“兒臣的策略是經營西域,讓絲綢之路富得流油,用絲綢之路的控制權來吸引吐蕃,在西域開闢戰場,將猛虎從高原上調下來。”李巖的朗聲應對,聲音裡充滿了自信。
皇帝李隆基低頭沉思走了幾步,回頭道:“大唐距離西域道路遙遠險阻,後勤糧草供應困難,大唐與吐蕃的兵力集中在河西,隴右、劍南等戰場,唐蕃兵力都不足。李巖招募異族子弟為羽林騎的法子不錯,可以控制當地的土著部落,不過計策雖好,但實行起來難度不小,杜郎將也說說。”
考較自己的時候到了,杜希望臉上露出堅毅之色,拱手奏道:“塞外諸胡,力強者稱雄,要想威懾西域各部,募異族子弟為羽林騎,實質就是讓他們送子為人質,先得戰!只有酣暢淋漓的大勝才能威懾他們。“
“對,先得戰!”李巖的年輕的臉上神采飛揚,充滿了